截至9月19日20時30分,海寧市公安局共刑事拘留14人,行政拘留17人。這些人涉及的罪名為擾亂公共秩序、故意毀壞財物、涉嫌盜竊等。海寧警方還對其余100名“情節輕微人員”進行了法制教育。
其中,33歲的紅曉村村民孫海飛,因9月8日在互聯網上“發布不實虛假信息”,于9月15日當晚被治安拘留。孫海飛在帖子中曾提及,紅曉村“31人患上癌癥,6人患白血病”的字句。
此間,還發生記者采訪被阻撓之事。9月16日下午,浙江電視臺錢江都市頻道兩名記者到晶科能源采訪,遭遇粗暴對待:價值幾十萬元的攝像機被奪走砸壞,磁帶被取走。
連續三天的群體事件發生后,浙江晶科被要求對產生廢水、廢氣的生產工藝實施停產整治,對受污染的河段進行疏浚,將受污染的河水抽入污水管網進行處理,并被罰款47萬元。
神秘創業史
浙江晶科是袁花鎮最大一家企業,也是海寧第一納稅大戶,廠區有上百畝之大。緊挨著浙江晶科的,就是紅曉村等村落,中間沒有任何隔離區。浙江晶科距鎮中心亦只有幾百米之遙。
在不少當地人看來,此次污染事件,雖有偶然因素,但村民對浙江晶科排放廢氣早有意見,而村民在與浙江晶科交涉時,公司的態度比較傲慢,導致此次事件發生。
事實上,當地民眾對浙江晶科的了解十分有限,幾乎無人知道浙江晶科的老板是誰。
時代周報記者調查獲悉,浙江晶科的前身為浙江太陽谷能源應用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8月。2007年5月,公司第一條線25MW的產能投入生產,目前新的生產線還在不斷上馬中。
2009年6月,晶科能源收購太陽谷能源,成立浙江晶科,注冊資金為1億美元,公司實際控制人,為來自浙江玉環的三位70后:李仙華(1974年生)、弟弟李仙德(1975年生)、妹夫陳康平(1973年生)。其中,李仙德任董事長,陳康平任總裁,李仙華任副總裁。
而浙江晶科的母公司晶科能源,成立的時間距今也不過5年。2010年5月14日,晶科能源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中國光伏企業第十家、也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國內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光伏企業。
浙江晶科何以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成為海寧第一納稅大戶?晶科能源又何以在成立不到4年時間即登陸美國資本市場呢?
這得從李仙德兄弟三人頗有幾分神秘的創業史說起。
李仙華、李仙德、陳康平三人的創業,離不開大哥李仙壽的引導。
李仙壽出生于1968年,是李仙華、李仙德的哥哥。1987年,李仙壽中專畢業,被分配到玉環縣電影公司工作。2001年,已是玉環縣電影公司經理的李仙壽,下海成立玉環縣陽光能源有限公司,進入太陽能電池板制造,開始自主創業。在太陽能光伏產業鏈中,電池板制造是相對投入較少、技術壁壘較低的一環。
2004年后,全球太陽能產業迎來黃金發展期,短短三四年時間,多晶硅價格即翻了十幾倍。受此鼓舞,原本只打算在太陽能領域小打小鬧的李仙壽,決定進入產業鏈上游,生產利潤最豐厚的硅晶片。但偏處海島的玉環土地緊張,當地政府未批準其擴建。
2005年3月,李仙壽帶著150萬美元從玉環北上,來到浙北的嘉善縣姚莊鎮,成立浙江昱輝陽光能源有限公司。姚莊鎮與上海、江蘇接壤,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與海寧同屬浙江嘉興。
昱輝陽光是硅晶片領域的后進者,李仙壽決定以硅廢料代替多晶硅制造硅片。
“全球每年丟棄的硅廢料和廢硅片為6000-8000噸,但當時還沒有人注意到這一點。”李仙壽如是總結自己的成功之道。2005年,在多晶硅進口價格暴漲到80美元/公斤時,昱輝陽光的價格只有40美元/公斤。當年,昱輝陽光的毛利潤率即達到40%。
但這還不足以使昱輝陽光后來居上。在硅片供貨極為緊張的背景下,李仙壽選擇了“空手套白狼”。
昱輝陽光成立后,李仙壽拿著生產計劃和廠房設備配置的生產能力證明,到南京與納斯達克上市公司中電光伏(NASDAQ:CSUN)尋求合作。原料緊缺的中電光伏,給了昱輝一個訂單和4000萬元預付款。這是昱輝陽光在開張后的第一筆資金,李仙壽用來購買設備與原料,完成生產后再給中電光伏交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