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煙處就有浙江人”,曾是國人對浙商的一句贊語。在近日召開的“浙商論壇二00五年峰會”上,這個目前國內最大商幫的家底被摸清。
超過500萬人在外地發財,人數最少的西藏也去了2萬老板
根據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的調查,截至2003年底,國內在浙江省外的浙商為400萬人。
加上境外的100萬人,目前在外的浙江商人已超過500萬。據《浙商》雜志調查,這些浙商的分布走向大致為:長三角地區50萬人以上,其中上海最多,超過30萬人;北京、廣東、湖北、四川各有20萬人;天津、新疆各16萬人……。除臺灣省資料暫缺外,浙商事實上已踏遍包括港、澳在內的全國各地,最少的西藏也有2萬人。
1年1萬億元,浙商在外地再建了一個無形“浙江”
在外浙商的年銷售額突破了1萬億元,這個數字基本相當于2004年浙江全省創造的經濟總量。也就是說,500萬浙商在異地他鄉又建了一個經濟規模相當的無形“浙江”。這個破萬億的經濟規模背后,是浙商在外地設立的近80萬家市場主體、2350億元的注冊資本和近6000億元的投資總額。
炒房、炒煤、炒電等“名聲”雖響,實際“炒”家不足一成
近年來,浙商在一些地方幾乎成了“炒家”的代名詞。炒樓、炒煤、炒匯,甚至在西部地區還傳出了浙江“炒電團”。浙江省工商聯會長徐冠巨明確表示:“真正靠‘炒’發家的,絕對不超過一成。”如,針對所謂浙商“炒煤團”的說法,浙江省經濟技術協作辦公室等最近公布的一份報告稱,目前在“產煤大省”山西,由溫州籍投資者經營的中小煤礦有300多座,累計投入資金約30億元,年總產量約2000萬噸。但這個產量僅占山西煤炭年產量的4.5%、全國的1%,“炒煤”之說缺乏實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