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我市被命名為“國家衛生城市”以來,通過幾年的鞏固和發展,我市的城市基礎設施更趨完善,城市環境面貌更加整潔,市民衛生意識不斷增強,群眾衛生習慣逐步轉變。去年,我市順利通過國家衛生城市復檢,繼續擁有“國衛”這塊金字招牌。
今年,市委、市政府以城鄉區域統籌發展為契機,“鞏固、深化、拓展、提升”該項工作,積極探索以城帶鄉、城鄉聯動的管理新途徑,讓創衛成果惠及城鄉廣大群眾,努力開創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新局面。
健全完善長效機制,不斷推進城市管理精細化
復檢通過以后,我市把工作的著眼點放在鞏固成果、健全機制、精細管理等方面,積極探索實踐環衛清掃保潔、市容綜合執法、集貿市場管理、廢品回收管理、居民小區管理、建筑工地管理的體制機制,出臺了一系列規范性文件以及考核辦法標準,使衛生城市管理有章可循、有規可依。
加強城市道路清掃保潔機制。市環衛處對建成區清掃保潔范圍重新劃分,擴大了保潔范圍。并建立每月由創建辦和環衛處,錦城街道、錦北街道聯合考評保潔公司工作,一月一通報獎懲兌現的考核機制。
加強對集貿市場和廢品回收的規范管理。在市貿易局的牽頭下,錦南農貿市場進行了升級改造,天工商廈分流和廢舊物品交易中心項目已提上辦事日程。
加強對社區環境衛生的管理,制定了《社區環境衛生管理考核辦法》;進一步規范建筑工地的管理,已與市建設局聯合發文,著手抑制城市揚塵。
加強市容綜合執法。今年,市城管執法局加強了對市容秩序、車輛停放、各類攤點、建筑工地等綜合執法管理,對錢王街、城中街、衣錦街等重點路段、重點區域和關鍵節點周邊等巡查管控;加大對錦南新城、省科創基地等重點項目建設范圍內及周邊區域內違法建設的查、防、控、拆力度;及時查處無證流動商販、占道經營、車輛亂停、廣告亂設等違章行為。
堅持保潔市場化運作機制,如“牛皮癬”治理、除“四害”,“三溪”保潔等市場化運作。特別自去年9月“三溪”保潔市場化運作以來,市創建辦每月督查考核,城區馬溪、苕溪和錦溪的保潔工作已經常態化,河道環境衛生明顯改善,獲得了周邊老百姓的認可。
城鄉聯動共建共享,不斷提升城鄉生活品質化
無論是城區,還是農村,居民都希望身邊有一個整潔優美的居住環境。今年,市委、市政府決定環境衛生整治工作要向農村進行輻射,要加快推進以城帶鄉、統籌城鄉發展進程,加快農村生活環境轉變。
市財政加大投入。城區保潔經費達2000萬元,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置費從去年的人均11元增加到15元,共計650萬元,并要求鎮街按1:1配套。
環衛設施維修逐步鋪開。8月,我市劃撥12萬元用于維修青山湖街道、板橋鎮、高虹鎮等6座鎮街垃圾中轉站。9月,125萬元環衛設施維修補助資金到位,各鎮街陸續對環衛設施進行大修。
特色亮點工作有新突破。“鮮花工程”在去年成功啟動試點村的基礎上,今年拓展到9個村,共投入資金50余萬元,種植面積4.4萬平方米。該項建設工作充實了新農村建設內容,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質。
鎮街環衛所建設起步。為進一步鞏固和深化“清潔臨安”工作成效,必須建立健全“清潔鄉村”長效機制,目前已有6個鎮街組建了環衛所。
城鄉一體化是不可阻擋的歷史趨勢,在鞏固國衛工作中,要上下聯動,城鄉互動,政府搭臺,群眾參與,不斷改善城鄉生產生活環境,提升城鄉居民生活品質,真正把臨安構建成為杭州西郊現代化生態市。
廣泛宣傳引導,不斷提升市民文明衛生素養
今年,我們以鞏固國衛活動為契機,不斷開展愛國衛生宣傳教育和健康衛生知識宣傳。在臨安電視臺作“清潔鄉村”專題訪談1期,宣傳報道7次;杭州電視臺綜合頻道對我市的工作成果進行了系列報道,《今日臨安》上刊登新聞報道13篇。制作了“清潔鄉村”宣傳畫4000份,送到每個自然村;印發“清潔鄉村”和“鞏固國衛”簡報20期等。通過宣傳引導,推動全社會共同參與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同時,通過一系列環境改造,老百姓的一些生活習慣也得到轉變,整潔的地面、綠化的環境,敦促居民自覺地改變了隨地吐痰、亂丟垃圾、攀折花木等不良習慣。
市清潔辦聯合統計局對全市18個鎮街22個村的500戶農村居民家庭開展了“清潔鄉村”民情民意抽樣調查。調查報告顯示,村民對“清潔鄉村”工作的知曉率、支持率都達100%,有89.6%的村民對目前居住地的環境衛生情況表示滿意,有91.6%的村民認為開展“清潔鄉村”工作四年來,居住地的衛生狀況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