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橋鎮桃源村86歲的村民李阿金患有多種疾病,以前總是乘車到市人民醫院就診,隨著我市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穩步推進,李阿婆看病就在自家門前,不用再出遠門了。“現在我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看病蠻方便,買藥也蠻便宜,蠻好。”李阿婆高興地說。
像李阿婆一樣,我市越來越多的農村老百姓,切身感受到了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改革帶來的實惠。
去年,我市在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中,實施了鄉鎮衛生院對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以命名標識、人員調配和培訓、藥品采購和價格、業務管理和績效考核、信息管理、財務和分配制度“六統一”為內容的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同時,在已經一體化管理的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全部實行基本藥物制度,藥品零差率銷售。使老百姓看病就醫有了更多選擇,讓群眾真真切切地感到了醫改帶來的方便和實惠,享受到了質優、價廉、安全的醫療服務。
李軍躍等人大代表向市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提交了《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改革的建議》。這一建議案交辦后,很快得到了市衛生局的重視。“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改革是一項重大民生工程,關系到千家萬戶的福祉。”市衛生局局長孟建強說。設施和人才是加強基層醫療體系建設、提高基層醫療服務水平的關鍵,這兩個問題搞好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全就能進一步得到保證。
為提高城鄉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確保“輕病不出村,小病不出鎮,大病不出市”目標的實現,我市大力推進基層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全市已經完成了2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的標準化建設,單個建筑面積均在1600平方米以上,總面積達到4.04萬平方米,總投資9245萬元。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網底建設也已經基本完成。
“硬件好了,沒有好的醫療技術,也很難滿足群眾的就醫需求。”孟建強說,我市通過大專院校定向委培解決基層衛生隊伍人員短缺的問題。對新招聘人員進行統招統分,并實行培訓后分配。實施對基層及低年資醫生五年培訓計劃。2009年以來,我市新參加全科醫生崗位培訓31人,230余名鄉村醫生參加注冊培訓,200余名新取得執業助理級以上資格人員參加崗前培訓。今年,我市繼續擇優錄取學生送浙江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定向委托培養。通過幾年的定向委托培養,將可以逐步補充解決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人員到齡離崗而出現的人員不足問題。
“現在的藥確實比以前便宜多了。”在板橋鎮上田村社區衛生服務站里輸液、74歲的錢萬盛大爺說,“我有個親戚得了高血壓,每天都要吃藥,自從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后,藥價降了,一個月下來能省不少錢呢!”
自去年12月底開始,我市25家衛生院和一體化管理的178家村衛生室、79家社區衛生服務站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所有藥品實行集中網上招標采購、統一配送和零差率銷售。鄉鎮衛生院及一體化管理的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后,門診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39.65%;藥品價格平均下降幅度37.94%;門診均次費用從127元下降到79元,下降幅度為37.79%。
“雖然我們做了很大的努力,但目前仍然存在農保卡在大部分村衛生室不能報銷和部分村衛生室醫療儀器設備不能滿足當地群眾基本醫療需求等問題,這也是我們今后將進一步改進和完善的問題。”孟建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