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海風帶著些許的涼意吹拂著蛇蟠碼頭,一群遠道而來的游客興奮地跳下旅游大巴車,跑向被潮水打濕的碼頭,“沐浴”在腥味的海風中。 “咔嚓”作響的是人們手中的相機。帶著孩子的父母,被子女攙扶的老人,相約而至的年輕人,紛紛在“海山仙子國,邂逅寄遙篷”的巨幅廣告牌前合影留念。導游小姐熱情地為游客們介紹著蛇蟠島的地理風貌和美麗傳說,并一再地提醒游客:“島上的風景比碼頭要美上一百倍”。 11月16日,記者到蛇蟠鄉采訪旅游文化建設,恰巧在蛇蟠碼頭看到這樣一幅畫面。在游客們“有點新意、有點意思”的贊美聲中,蛇蟠海島文化建設的關鍵詞便一躍而出——創意。 走在蛇蟠島上,小到旅游景區石壁上成群結隊的紅鰲蟹雕刻,大到野人洞入口處的石窗藝術,到處都有一股子“創意味兒”,哪里都吹“文化風”。在這里,人們可以驚喜地體驗到創意文化和海島旅游的完美融合。 數年來,在蛇蟠島旅游文化產業開發的探索中,旅游發展過程中存在一些沖突,諸如旅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之間的沖突,旅游建設和保護傳統文化之間的沖突,旅游發展和當地居民就業之間的沖突一直是當地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苦苦思索的問題。而創意文化產業是一個可以緩解這些沖突并能促進旅游發展的可行選擇。 十一五期間,創意文化為海島旅游帶來的經濟社會效益有目共睹。投資1000余萬元將230扇制作精美、保存完好的“三門石窗”搬上海島,集“石窟觀光、石文化展示、石窗藝術保護”為一體的“石窗藝術博覽園”引得游客嘖嘖稱奇;通過建造“抗倭文化展示館”,策劃大型真人秀表演節目,建立訓練營等,使得游客充分領略抗倭文化的奇特魅力;“在水一方”漁韻休閑基地、1500畝生蠔養殖捕撈基地和灘涂滑泥文化主題公園更是讓游客們流連忘返……據統計,近5年來,島上共接待游客53萬人次,門票收入1700萬元,旅游綜合收入達5500萬元。 為增強發展后勁,2011年,蛇蟠鄉又一次提出延伸三大“創意產業鏈”。蛇蟠鄉黨委書記祁玉琰告訴記者:“這一次蛇蟠要把創意文化產業做大、做強。在原有的基礎上繼續挖掘各個項目的內涵。一方面加大對旅游景點開發力度,另一方面也推介蛇蟠石雕、工藝飾品、海鮮產品、戶外休閑用品等多種旅游商品,更深層次地詮釋海島旅游和創意文化的完美結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