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上午,在臺州市招投標中心大開標室舉行的汽車熱點號牌公開拍賣正在緊張有序進行,經過多輪公開競標,參拍的44個號牌全部落槌定音,拍賣底價為62萬元,最終拍賣成交額277.9萬元。打開市招投標中心網上交易平臺可以看到,幾乎每天都有各類公共資源通過市場化配置的方式在交易平臺進行公開、公平、公正交易。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市正在抓緊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公共資源交易管理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中規定,我市在規范工程建設招投標、政府采購、土地出讓、國有產權交易四大類公共資源進場交易的基礎上,將按照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拓展項目交易目錄,進一步推進其他自然性、資產性、公共性、服務性公共資源拓展項目統一進場交易,并不斷增加新的拓展項目進場。
市場有了“發言權”,公共資源交易成效凸顯
所謂公共資源交易,是指依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依據法律法規,經過科學合理程序,運用價格調節手段,在各級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內,通過招標、拍賣、掛牌及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市場競爭方式進行的工程建設招投標、政府采購、土地出讓、國有產權交易和其他自然性、資產性、公共性、服務性公共資源拓展項目交易的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行為。
政府在公共資源配置中引入了市場機制,改變以往的管理模式,使市場有了“發言權”,從而實現了資源配置方式的更優化和公共資源效益的最大化。
去年年底,市委黨校賓館經營權招租,經過18輪激烈競價,黨校賓館經營權(5年)通過公開競價,從底價300萬元上升至1000萬元,最終以高出拍賣起叫價3倍多的市場價成交。作為一種政府資產性資源經營權的公開交易,意味著以往主要采取行政單位自我配置方式提供場所經營,如今市場也有了“發言權”。
市場機制的引入一方面增加了公共財政收入,另一方面也節約了政府財政支出。在近期的市公共自行車亭廣告位使用權競價過程中,經過28輪的激烈競價,50個廣告位使用權(2年)通過公開競價,從底價108萬元上升至163萬元成交。
調設“運行軌道”,規范操作有序推進
據介紹,我市推行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工作從2007年開始。配置工作范圍從資產性資源公房出租使用權公開拍賣競價拉開序幕,逐漸延伸到戶外廣告位出租、車輛號牌拍賣、春節氛圍亮化以及其他公共性、服務性資源等新領域。
市招投標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指出,市場不是萬能的,特別是在公共資源交易領域,完全依靠市場自發調節,就可能因信息不對稱等造成惡性競爭和不正當競爭。因此,“該進入交易平臺交易的公共資源項目要堅決加以規范推進”,對市場的正確引導和調控必不可少,避免出現市場“失靈”。
為此,我市明確按照“統一平臺、資源共享、分類交易、全程監管、整合流程、規范高效”的原則,重點解決公共資源交易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升各類市場競爭主體的服務能力和公共資源市場化的配置效率,如工程建設招投標、政府采購、土地出讓、國有產權交易等方面,著力在規范、完善上下功夫;對條件比較成熟的其他公共資源拓展項目,要集中力量加以推進,在短期內立見成效;對難度較大、牽涉面較廣的工作,則循序漸進,分步實施,邊探索、邊實踐、邊推進。
同時在起草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公共資源交易管理的實施意見》中,對全市公共資源配置工作還明確了監督重點和工作紀律,對應實行而未實行市場化配置的,在實施過程中不依法辦事的行為,要及時予以糾正;對違反法律法規,干預和破壞資源市場化配置秩序,造成公共利益及國有資產損失的,要追究其紀律和法律責任。
源頭治腐成效顯著,政府職能轉變加快
有序市場與廉潔政府的互動,是實現公共資源最優配置的重要基礎。過去一些單位和部門以權力配置公共資源,往往出現“政府權力部門化,部門權力利益化,部門利益個人化”的現象,客觀上為少數人利用權力牟取私利提供了便利條件。2007年,通過有效運用市場機制進行公共資源配置,我市逐步實現了從政府各單位自行配置運作到主要依靠市場調節經濟活動的轉變,使政府權力運行受到公開制約和監督,從根本上減少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的條件和機會,一些熱點領域的違紀違法案件明顯下降。
運用市場機制配置公共資源,還推動了行政管理方式改革,促進了政府職能轉變。我市有房產出租、出借情況的單位有45家,共出租房產400多處,存在出租行為、租金收取等管理不規范情況,對此開展了市級行政事業單位房產出租出借清理工作,目前該項工作已經納入市級招投標交易平臺有序運作。這讓政府從以往房產出租、出借繁雜的事務中解脫出來,確保房產的保值增值和使用效益。
來源:臺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