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日集團的董事長陳勵君自我評價說:“20年來,華日堅持專業化生產,不以速度論英雄,邁小步,不停步,穩步發展,年年有進步?!?
據權威部門統計,中國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3.9年。華日能夠堅持20年專業生產電冰箱,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跡。
想當年,華日創辦之初,浙江的電冰箱行業已經形成嘉興益友、寧波鳳凰、杭州西泠三足鼎立之勢。華日集團的一位負責人感嘆道:“當初,我們到嘉興益友去參觀,感到它是一個巨無霸,而我們則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弟弟。可是現在,益友不見了蹤影,鳳凰早已飛逝,西泠也成了過去時?!?/P>
回顧歷史,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整個浙江經濟界都陷于一種難堪:浙江的大件商品正在撤出重要城市大商場的貨架。這背后的理由是,浙江產業的低端化傾向,也就是更善于提供便宜貨。當時有一個很有名的例子,有一家外地的百貨公司,談及浙江商品銷售,雨傘的收入竟然大于銷售冰箱的收入。一臺冰箱要抵多少雨傘!
面對當時的形勢,政府希望改變這個局面。作為舉措之一,杭州市將幾家家電企業合并,希望打造出一個重要的品牌,從而改變浙江企業的形象。這個計劃沒有獲得成功,隨后這個集團解體了。在商界,談起浙江家電,沒有人會有太深刻的印象。
這是浙江制造業之痛。但當人們都以為浙江在家電制造領域逐步退卻時,華日卻能在冰箱制造業上一直堅持下來,不僅沒有被淘汰,而且穩健發展起來。
2004年,華日生產的冰箱產量達到約100萬臺,產值超過10個億,比上年增長20%。目前,華日冰箱形成了國內市場、為世界500強企業做OEM、自行出口三大營銷渠道。在充分競爭甚至過度競爭的電冰箱領域內,華日確實從來沒有成為該行業內的頂級品牌,但卻是一個不倒翁。
應該說,1999年以后,中國的冰箱產業進入了一個相當長的穩定期。在這一時期內,幾乎是海爾、科龍(容聲)、美菱、新飛“四大家族”的天下。但是,2004年下半年迎來了資本運作主導下的行業大變革。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通過積極的資本運作,實現了資本對中國冰箱行業的二次重組。容聲、美菱、新飛、海爾,傳統四大家族的格局已不復存在。只有”海爾”還是“四大家族”中僅剩的一家企業。
“四大家族”格局的大變革,使中國冰箱業的未來發展充滿著懸念和變數。這樣的變局,對華日來說,意味著什么?
華日集團的一位負責人笑了笑說:“20年來,這個行業總是充滿著風云和硝煙。但我們華日堅持自己的發展戰略,笑看亂云飛渡。專業化,是華日的生命力所在?!?/P>
據有關部門統計,中國冰箱業年產能力為2500萬臺,而國內市場年容量卻不足1000萬臺,加上出口——按企業自報數合計為550萬臺,仍有高達1000萬臺的產能無法利用,造成設備閑置、開工不足、折舊費用居高不下。同時由于產品同質化和外資品牌的壓力,以及“新軍”低價沖擊市場,巨頭們無法安之若泰。
華日能夠“笑看亂云飛渡”,說到底,就是堅守自己的發展戰略:科技領先,專業制造,規模經營,持續發展。業內人士分析,華日能夠20年持續發展,主要是走了一條專業制造的道路,而專業制造,就要在技術上著著領先;華日還有一個優勢是形成了規模經營的態勢。
20年來,盡管中國冰箱產業的規模之爭、多元化之爭、價格之爭一浪高過一浪,但華日始終堅定地沿著中國專業化制冷企業這個既定目標前進。華日曾先后兼并5家企業,也有過多次擴張機會,有人也向華日提出應走多元化之路,但華日始終不為之心動。1994年前后,華日征下了杭州九堡的300畝土地,當時正逢房地產熱,有人建議華日把這塊地用于房地產開發。但陳勵君卻說:“各行各業都有發展機會,但機遇與挑戰從來就是一對孿生兄弟,一個企業投資熱門行業并不說明這個企業能夠占領這一行業的制高點。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我們只有以我們的長處去對付市場的挑戰,才能得到良性的發展。”終于,華日通過自身的努力完成了資本積累,建立起九堡生產基地,并擁有世界一流的制冷設備。
專業化,對華日來說,就是在制冷技術上站在制高點上,讓科技搶占市場的先機。1992年,華日率先推出中國第一臺電腦冰箱;1994年,華日開發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中國第一臺模糊控制電腦冰箱;1997年,華日又將科技含量更高、功能更全、使用更方便的K系列超級模糊智能型冰箱推向市場。1997年底,華日模糊控制電腦冰箱被國家科委等5部門授予“國家重點新產品”稱號,成為當時國內冰箱行業唯一獲此殊榮的企業。1999年,華日推出了數碼智能冰箱,榮獲“全國發明金獎”。去年,面對全社會缺電現象,華日又研制出了節能冰箱,節能率達到60%。2天能節省出一只蘋果,8年能節省出一臺新冰箱。
2004年,奧克斯宣布進軍冰箱業。這給浙江家電業帶來了一陣激動??梢灶A想的是,隨著“四大家族”的變局和奧克斯這樣的“新軍”進入,冰箱業的競爭必將進一步激烈。
華日已經看到了這一局勢,但似乎沒有想參與這場“激戰”的準備。集團的一位負責人說:“我們只是想一心一意做好產品質量。作為家電產品,我們相信用戶的正確選擇權。只要產品做到優質,就會有好口碑,有了好口碑,就會有市場?!?/P>
這位負責人的自信,在杭州當地的一家報紙上得到了印證。據《每日商報》2004年6月22日報道,一位杭州市民打電話給報社說:“我是華日冰箱的老用戶了,作為杭州人,我見證了華日冰箱的發展歷程,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單位成為杭州為數不多家電企業的常青樹,我為此感到自豪?!?/P>
讀者金曉紅說:“我們家對華日最有感情了,在這20年中,一直關注著華日的成長。上世紀80年代初,家中的第一臺冰箱便是‘華日’的雙門冰箱,當時那臺冰箱還讓我家時尚了好一陣子。有次搬家,冰箱不小心從車上‘摔’下了地,沒想到還能正常使用。我憑著對該品牌的信賴,2000年,家中又購置了一臺華日冰箱,至今仍沒有修理過。人家說我運氣好,買的冰箱質量都靠得牢。我還想告訴人們,這輩子我認定‘華日’了?!?/P>
華日的產品,不僅在用戶那里獲得了好口碑,還在國際大公司那里贏得了認同。短短2年時間內,華日先后與十幾家國際著名公司交往合作,成熟一家合作一家,使得企業的生產要素得到最大限度的優化組合,勞動生產率同比提高65%。多年的專業化道路,使得華日已經擁有了國際水準的技術研發機構和相對應的一流人才。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華日就在技術標準、工藝流程、產品質量上與跨國公司成功對接,順利生產出符合21世紀國際標準的冷凍、冷藏冰箱。
與世界500強的全面合作,使得華日步入了制冷行業的技術高端領域。2003年公司開發的水晶系列冰箱銷售達5萬臺,歐式流行款冰箱年產量達到10萬臺。2004年,與跨國公司做OEM的總量達到全部產值的40%。新產品成為企業生產銷售的主力軍,遠在歐洲、中東地區的國際新市場,成為華日的新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