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一筷山谷里新摘的野菜,清鮮爽口;喝一盅家釀的野山楂酒,頰齒留香——近日,遂昌縣高坪鄉茶樹坪村的一桌“野”味十足的農家“養生宴”,讓來自杭州的游客張華一家贊不絕口。“原本打算趁著年休假到處走走,結果到了遂昌這個好玩又好吃的地方,舍不得離開了,干脆續訂了一周的農家樂,安心度假。”張華笑著說。
位于海拔1000多米高山上的茶樹坪村,以萬畝杜鵑長廊而聞名,但火熱的“花經濟”只能維持短短1個月,不足以挑起旅游產業發展的“大梁”。
如何讓“賞花客”變成“回頭客”?在遂昌縣農辦的指導下,當地村民利用原生態食材,推出了“黨參枸杞燉土雞”等20多道葷素搭配的“養生菜”,一下就打響了當地的旅游品牌。如今,村里的旅游產業因“食”利導,格外火爆,今年5月到10月間,全村39戶農家樂的200多張床位已經被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搶先預訂一空。
隨著近年來遂昌鄉村休閑旅游業的迅猛發展,全縣68個村辦起了農家樂,超過村莊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不過,在游客量日漸增長的同時,“長住客”、“常回客”比例較低的問題也開始凸顯。
“有美景,也要有美食”——為了讓鄉村游更具吸引力,在深入研究本土飲食文化的基礎上,遂昌從培育農家樂特色餐飲入手,全面推出了極富鄉土特色的“美食攻略”,提出了“以食留客”的旅游產業發展方案。
據遂昌縣農辦副主任嚴少君介紹,遂昌縣不僅定期組織服務團上門對農家樂業主開展烹飪培訓,還推出了一系列如“農家金牌菜評選大賽”,“以菜會友共制‘滿漢全席’”等活動,持續提升鄉村美食特色。通過不斷的交流、學習,遂昌各地的農家樂先后推出了上千道特色佳肴,實現了村村都有“金牌菜”、戶戶都有“招牌菜”的目標。
令人垂涎的“美食盛宴”,不僅有原汁原味的農家菜,還有別具風格的“特色菜”。在石王公路沿線的焦灘鄉焦石婁村魚頭一條街,13家魚頭館抱團出擊,聯合推出了極具地方特色的“焦灘三寶”——魚頭、干菜肉、雞蛋皮。憑著這三道“絕活兒”,焦石婁村每月游客接待量超過4000人。
“美食攻略”不僅吸引了游客,更拓寬了農民的思路。在新路灣鎮三井村,30多家農家樂業主當起了“甩手掌柜”,精心設計“開心農場”、“迷你灶臺”等項目,供游客體驗“揮鋤、種菜,生火、燒飯”的農耕生活。這個別具特色的營銷方式,使三井村成為鄉村旅游的后起之秀。據村委會主任潘瑞雄介紹,村里的年游客量已逾萬人,直接助農增收200多萬元。
“守土”守出了品牌,更守出了效益。在“美食攻略”的推動下,遂昌農家樂產業一路高歌猛進,今年一季度,全縣農家樂接待游客超過20萬人次,實現收入1700多萬元,兩項增幅均超過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