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海市杜橋鎮北面與小芝鎮接壤的地方,是一片綿延的山林,這里的人們靠山吃山,種起了水果,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獼猴桃。下周村的周禮超,三年前也開始經營自己的獼猴桃園,目前已經有4個品種400多畝獼猴桃。
在花積山的各個小山包上,全是一片片爬滿藤蔓的獼猴桃園,這里儼然已經成了“花果山”。“現在一提杜橋,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眼鏡,我希望能把獼猴桃打造成杜橋的第二張名片。”周禮超說,這是他最大的夢想。
把家鄉的獼猴桃產業做大做強
下周村是周禮超的老家,這里離小芝鎮只有2公里,沿著一條1.5公里的鄉間小路往山里開去,便到了周禮超的獼猴桃園。一條小溪從山澗里面流出,貫穿果園。
一說起自己的果園,周禮超便有說不完的話。3年前,他和幾個親戚朋友合伙,決定開辦一個大規模的獼猴桃園。
“下周村附近的南溪村,已經有幾個成規模的獼猴桃種植基地了,我們這里種植獼猴桃已經有些年頭了,但影響力還不夠。”周禮超說,只有做精品獼猴桃,才能打開高端市場。
周禮超注冊成立了花積山水果專業合作社,投入600萬元,在3年時間里,把承包的山林,改建成了獼猴桃果園。目前,果園里面共有華特、徐香等4個品種的獼猴桃,共400畝。
“獼猴桃最終會有600多畝,茶葉300多畝,還有其他楊梅、葡萄等四季水果,整個果園面積近千畝。”周禮超說,他最終的目標,是要建成一個集休閑、娛樂、采摘、農家樂為一體的農業觀光園。
修路、修水池,科學管理生產
沿著一條3米多寬新修好的水泥路,走到小山頂,映入眼簾的是成片成片的獼猴桃林。獼猴桃植株跟葡萄比較像,屬于藤蔓植物,纏繞在鐵絲網上,獼猴桃則垂在藤蔓下面。
“每個小山包,我準備都修路上去,方便管理采摘,這要花好幾百萬。”周禮超說,基礎設施是首要條件。除此之外,每個獼猴桃園的小山頭上,他都建了蓄水池,為采用噴滴管做好準備。
“干旱是我們種植業的最大敵人,就比如今年的高溫天氣,導致獼猴桃減產了不少,往年能收獲10萬斤,今年就只有5萬斤產量。”周禮超說,除此之外,他還租了山腳下的幾塊農田,挖成池塘,既能作為養魚池,又可以當成桃園的水源。
“這個品種是華特,維生素含量比普通獼猴桃高4倍,今年賣45塊錢一斤,其他幾個品種,最便宜也要15元一斤。”周禮超說,今年的獼猴桃11月初就賣完了,供不應求。
帶動附近的鄉親一起致富
自從周禮超的合作社成立之后,他長期雇傭了20多個下周村的鄉親,在他的獼猴桃園里面打工。除此之外,附近10余戶獼猴桃種植戶,也加入到合作社,一起致富。
“年輕人大部分都到城里去了,村里剩下的都是中老年人了,現在農活少了,閑在家里的勞動力不少,等觀光園規模擴大,農家樂等項目建起來之后,我們還要雇傭更多的人。”周禮超說,這樣鄉親們就能在家門口干活賺錢。
在下周村,原先就有零散的獼猴桃種植戶,每戶1至2畝。“加入合作社后,我們負責指導種植和管理,使他們的獼猴桃果品達到我們的標準,再由我們統一收購和出售。”周禮超說,規模大了之后,杜橋獼猴桃才能改變挑擔吆喝賣的歷史。
周禮超說,希望有一天,自己的夢想能夠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