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暨草塔鎮一年內關閉上百家燃煤小定型廠和一家效益很好的塑料加工企業,同時發展藍莓1500畝及育苗組培中心1個,去年經營總收入近2億元,實現了農民增收,促進了農村生態經濟的新發展。
鄉鎮企業曾經是農村經濟一道靚麗的風景,我市一些鄉鎮都積累了不少的農村工業化家底,然而隨著經濟轉型與生態建設的推進,“工轉農”漸成農村發展新常態。當然,“工轉農”也面臨著兩大考驗:一是有無壯士斷腕的勇氣關停終結效益尚可的工業企業,二是可曾具有“點農成金”的現代農業創新思維。破舊立新,思維裂變,兩者缺一不可。
“工轉農”的草塔鎮實現了“青山變金山”的完美轉型,既有及時接軌經濟新模式的主動性,更有搭脈市場農業與旅游互動的創造性,其“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無不體現著現代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的氣息,可以說是一種創新型旅游農業的有益嘗試。
守著青山綠水,不怕山高客稀。在新農村建設的大潮下,農村經濟還是要咬定“農”字不放松,當然,此“農”非傳統意義上的農業,而是飽含創新思維的“農業+”模式,跨界與混搭將為田頭經濟吹來春風。
實現農村的綠色小康,需要不斷深化“工轉農”,草塔模式無疑是個好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