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看杭州
“發展低碳經濟,是杭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核心內容。去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全國率先建成低碳城市,杭州工業的轉型升級過程也將更明確地體現低碳經濟的要求。”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時候,杭州市委常委、副市長沈堅這樣說道。
做好“三篇文章”
2009年底,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建成低碳經濟、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環境、低碳社會“六位一體”的低碳城市的決定,并在全國率先推出低碳新政。
結構低碳、基底低碳、方式低碳——這是杭州實施低碳新政、建設低碳經濟的“三篇文章”。
結構低碳,就是圍繞建立“3+1”現代產業體系,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等低碳產業,積極用高新技術、先進適用技術特別是低碳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進產業和產品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形成高層次的“三二一”產業結構,推動杭州產業結構向低碳化方向發展;
基底低碳,就是通過大力發展太陽能光伏、風電、生物質能、新能源汽車、汽輪機、水電設備制造等新能源產業、新能源設備制造產業和新興戰略產業,在生產生活領域積極推廣太陽能、沼氣、天然氣、地熱等清潔能源的綜合利用,最大限度地減少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從基底上改變能源供給,加速從“碳基能源”向“低碳能源”轉變,從源頭上實現經濟的低碳發展;
方式低碳,就是通過實行生態有機農業管理,推進工業、商貿流通業節能減排減碳,加快市區工業企業搬遷,推行“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拓展電子商務,推動低碳創業,開發低碳科技,開展低碳設計,倡導能源合同管理,培育靜脈產業等方式,推進生產過程的低碳化。
“杭州是一座風景旅游城市,但也不可避免需要完成工業化任務。在環境承載力有限的情況下實現工業興市,低碳經濟是必然選擇。”沈堅這樣說道。
打造低碳產業高地
位于杭州北郊的杭州錢江經濟開發區是省級開發區,與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杭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國字號”以及規劃面積500平方公里的大江東新城相比,這個規劃面積25.3平方公里的園區似乎并不“出跳”。
但是,該區將構建低碳科技特色開發區作為利用后發優勢,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提升產業發展水平、提高產業競爭力的重要舉措,著力打造新加坡低碳科技園產業基地、節能環保產業示范基地、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半導體照明產業基地、國際嬰童產業基地、服務外包和“文創”產業基地。一系列“基地”的建設使其成為杭州打造低碳產業高地的佼佼者。
2009年9月28日,浙江省內首個兆瓦級屋頂光伏電站在杭州錢江經濟開發區內并網發電,杭州陽光屋頂示范工程同步啟動。這一天被認為是杭州建設低碳城市的標志性日子。
2009年11月24日,杭州錢江經濟開發區與新加坡凈化科技企業集團就杭州—新加坡低碳科技園項目正式簽署合作協議。該項目著重引進國際低碳科技產業,集聚低碳先進產業群。
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副秘書長陳寶德表示,在擁有美麗西湖的杭州發展低碳經濟“很有前景”。
產業結構低碳化
記者從杭州市經委了解到,針對落后生產能力這一資源能源浪費、環境污染的“罪魁禍首”,杭州市淘汰落后產能力度將進一步加大。按照市政府有關計劃,2010年底前杭州市要確保淘汰全部2.9米以下水泥磨機28臺、黏土磚瓦窯25座。
節能主管部門和環保部門將聯合執法,對達不到標準的高能耗、高污染企業予以關停淘汰。嚴格執行高耗能產品能耗限額標準,現有企業特別是電力、鋼鐵、化工、造紙等高能耗行業,必須不折不扣地執行能耗限額限定值指標和新建企業能耗限額準入指標。
另一方面,杭州市將大力發展工業循環經濟。2010年下達的循環經濟項目共192個,總投資額13.1億元,預計年節能24.1萬噸標煤。
杭州市經委主任趙紀來告訴記者,杭州將以產業結構低碳化為切入點,建設低碳經濟示范區,加大低碳技術和標準推廣應用扶持力度,培育壯大低碳產業集群,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