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日報7月22日訊 從7月20日召開的全市外向型經濟運行情況分析會上獲悉:今年上半年全市外貿大幅增長,進出口8.71億美元,同比增長61.9%,高于全省平均增幅20.6個百分點,列全省第一位。其中:出口5.24億美元,同比增長57.1%,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7.4個百分點;進口3.47億美元,同比增長69.7%,高出全省平均增幅24.5個百分點,出口和進口兩項增幅均列全省第二位。
出口主體壯大是外貿增長的首要原因。全市有出口實績企業415家,比去年同期增加56家。其中出口千萬美元以上企業9家,比上年同期增加5家,這9家企業合計出口1.29億美元,占同期出口總值的25%。今年以來,全市生產企業出口增勢強勁,出口主力軍作用更加明顯,共出口3.26億美元,同比增長86.1%,比全市平均增幅高29個百分點,出口占比近5年來今年首次超過60%,達到62%。
傳統產品和高新產品齊頭并進。全市機電產品出口1.15億美元,同比增長43.3%;紡織服裝、農產品及其加工品同比分別增長45.4%和100.5%,占我市1/3出口額的化工產品大幅增長,同比增長66.2%;軸承不但扭轉了上年出口大幅下滑的勢頭,且增勢迅猛,同比增長了167%;同期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同比增長27.3%。
主要市場整體復蘇,新興市場不斷開拓。全市對歐、美、日三大主要出口市場穩定增長,其中對歐盟出口1.09億美元,同比增長55.9%;對美國出口6341萬美元,同比增長50.9%;對日本出口3019萬美元,同比增長53.4%。對東盟、拉美等新興市場出口呈現快速增長勢頭,同比分別增長67.3%和71.1%,分別高于全市出口平均增幅10.2和14個百分點。值得一提的是,全市對印度出口大幅度增長,出口額首次超過日本達3248萬美元,同比增長81.9%。
市外經貿局分析,當前,在各國經濟刺激政策的作用下,世界經濟已經出現了復蘇跡象,貿易發展的外部環境有所改善。全國、全省外貿出口在經歷了連續13個月的出口負增長后,去年12月起連續正增長,近兩個月回升增幅較大。我市情況也一樣,在經歷去年一年的大幅下滑后,12月始首次出現了正增長,今年來更是強勁回升,大幅增長。盡管今年來全國、全省、全市外貿出口大幅增長,但是我們不能就此認為危機已真正過去,外需已徹底恢復,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上半年的大幅增長除受去年同期基數較低因素影響外,主要靠短期因素推動:一是進口商庫存消化基本完畢,補充庫存需求明顯。二是人民幣升值和原材料上漲預期強烈,加快客戶的下單速度和企業出口進度。三是由于部分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部分出口產品單價有所提高,下半年隨著去年同期基數的提高和客商庫存補充到位,進出口增長速度肯定會有所放緩。從今年春季廣交會情況看,盡管境外到會采購商比去年秋交會增長8.4%,但比2007年同期下降1.3%,尚未恢復到金融危機前的水平。因此外需恢復進程還存在很大變數,出口高增長的持續性仍有待觀察。(記者毛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