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區長姜軍專題調研現代農業兩區建設工作。副區長祝振偉主持調研會議,區府辦、區財政局、區農業局、區林水局、區建設局(規劃分局)、國土余杭分局、農林集團主要負責人等參加調研。
姜軍一行現場考察了杭州宇航夢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森禾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求是苗木基地。杭州宇航夢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承租了瓶窯鎮老虎墩國有蠶種場1000多畝蠶桑地,用于現代精品蔬菜園區建設,是杭州市葉菜功能區。浙江森禾種業股份有限公司不久前獲得“國際年度種植者”銀玫瑰獎,成為全球五佳花卉企業第二名。
現代農業兩區是指現代農業園區和糧食生產功能區,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近幾年來,余杭通過高新農業示范中心的建設和帶動,努力發展農業園區經濟,規模效應初步顯現。余杭已建成10余家上規模的省級農業園區,累計建設46家市級都市農業示范園區,建成32家區級特色農業園區。余杭積極推進全區糧食生產功能區規劃的編制工作,目前規劃已通過省級評審。規劃明確:到2018年全區要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600個,落實面積19萬畝。目前,余杭在建的省級糧食生產功能區1個、市級糧食生產功能區10個。下一步,余杭現代農業兩區建設要與轉變農民生產生活方式相結合,與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相結合,與中心村建設相結合,與土地使用權流轉相結合,與土地股份制改革相結合,做好五個方面的結合文章。按規劃、有計劃、分年度實施,抓好基礎設施的投入、經營主體的培育、農業科技創新應用三項重點工作,保障現代農業兩區建設推進。
姜軍指出,農業農村工作對現代產業體系構建非常重要,現代農業也是“十二五”規劃的重要篇章。近年來,余杭特色農業發展良好,新農村建設成效明顯,園區建設進展順利,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姜軍強調,余杭現代農業大有可為。從現狀看,余杭正處于城市化加快發展的重要時期,但不少村莊仍將延續,工業和服務業比重不斷增加,但農業不可能消失,城鎮人口逐年遞增,但在土地上勞作的“農民”仍然存在。余杭三農工作面臨不少問題:農業規模效應不高,大部分土地分散耕作,導致規模小,效應有限,農民從土地上取得的收入不高;生產技術水平落后,傳承了幾千年的耕作方式仍在使用,較少采用高新技術;農業從業人員素質偏低,年齡結構不合理,需要高層次人才回流;抵御風險能力較弱,應對自然災害能力低,市場競爭意識淡;農業面源污染嚴重,農業面源污染是環境污染的重要源頭。
姜軍要求,“十二五”期間要在三大產業的融合中,推進現代農業的發展,實現轉型升級。在特色鄉村建設中求新突破,特色鄉村要具備田園風光,村莊整潔,鄉風濃郁,生活和諧。在園區建設上求新突破,兩區建設是“十二五”期間余杭農業轉型升級的重點,要充分發揮兩區的示范帶動作用,兩區建設要做到基礎設施良好,規模效益較佳,地域特色明顯。在轉變生產方式上求突破,傳統農業生產技術落后,要使傳統農業向農業“工業化”轉變,采用現代技術、現代手段,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生產。在平臺建設上求新突破,要為農民走市場、打品牌搭建良好的公共服務平臺。在促進農民增收上求新突破,扶持農業、建設新農村的落腳點和歸屬就是讓農民過上更好的生活,要多管齊下,提高農業的規模效益,增加農民的農業收入,同時依托一二三產的均衡發展、融合發展使農民不斷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