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報訊(記者 陳巧丹)11月18~21日,東陽紅木家具市場舉行了兩周年慶典。兩年時間不長,卻使紅木家具業重新打響了一個品牌———“東作”家具。
所謂“東作”家具,指的是家具的一個流派,即東陽紅木家具。我國有京作、蘇作、廣作、晉作等眾多家具流派,而東作家具源于西漢,在明清時期曾達到巔峰。康熙、雍正、乾隆年間的造辦處,有不少來自東陽的能工巧匠。精雕細鑿、形神兼備、經久耐用,有深厚文化底蘊等特點,使“東作”在各流派紅木家具中獨樹一幟。
如今說到東陽,人們不再只停留于木雕、竹編,東陽紅木大有后來居上的勢頭,成為東陽傳統工藝之“鼎”的第三足。
從無到有:
市場串起產業鏈
“兩年的實踐,實現了東陽紅木家具從‘墻內開花墻外香’向‘墻內開花墻內外香’轉變,也為紅木市場未來的發展找準了更合適的定位。”東陽市紅木家具行業協會會長李黎明說,短短兩年,對東陽紅木家具產業來說,是一個質的飛躍。
兩年前,市場創立前,在工商部門注冊的東陽紅木家具企業雖然已有200家,但因為沒有銷售平臺,經營分散,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體系,對外的影響力有限。兩年后的今天,東陽大大小小的紅木家具企業發展到1000多家,從業人員超過3萬人,產業發展勢頭已不可同日而語。
影響力形成凝聚力。這兩年,東陽及全國各地近200個知名紅木家具品牌涌向東陽紅木家具市場,中國紅木家具業的兩大馳名商標———“年年紅”和“新明”都已入駐市場。
這種影響力和凝聚力,來源于巨大的投入和辛苦精細的運作。兩年來,市場不吝人力物力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多方位宣傳,每年的宣傳推廣費用都在千萬元以上;更不容易的是,市場工作人員的足跡踏遍大江南北,每到一地都不放過任何一個家具市場、一家紅木家具店。
東陽市紅木家具市場總經理劉春林說:“靠這樣‘點對點’的精準營銷,才贏得了今天‘東作’的知名度。”
第五屆、第六屆中國紅木古典家具理事會年會,全國首屆紅木家具經銷商大會,第一屆、第二屆華東地區紅木家具采購、交易會……一系列業內重頭展會的成功興辦,使“東作”紅木家具不僅一炮打響,而且站穩了在全國的地位。
從有到優:
提升服務求精品
“中國紅木家具規范經營示范市場”的揭牌儀式,是東陽紅木家具市場提升服務、走向精品的一個標志。
走進東陽紅木家具市場,隨處可見“溫馨提示”,提醒顧客在購買商品時,應向商戶索要銷售憑證、材質鑒定證書,并到市場領取商品品質信譽卡。
為了兌現“100%材質鑒定,100%消費放心”的承諾,市場內設立了紅木家具材質鑒定專業服務機構,商戶在出售商品時必須主動向顧客提供由南京林業大學木材研究中心出具的“木材認定證書”,讓廣大紅木消費者買得放心。
“除了以上幾點,市場主要在創新上下工夫。”市場副總經理羅賢華向記者介紹,今年4月,市場召開了商戶大會,成立商戶代表委員會,并出臺實施自律公約條例、開展星級商戶評選等活動。
為了提升市場的檔次,進一步打造高端和精品市場,市場管理方引導商戶一方面調整商品結構,由以前的非洲黃花梨、非洲酸枝逐步向緬甸花梨和大紅酸枝調整;另一方面不斷進行品牌的升級改造。同時,在4樓新開設了精品館,著手打造高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