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日報12月18日訊 俗話說,“故土難離、窮家難舍”。但近期龍游縣溪口鎮、沐塵鄉等山區的893戶農民,卻拆去山上老房子,忙著往縣城的晨東小區搬家。“城里房子均價每平方米5000多元,農民買得起嗎?”帶著疑惑,筆者昨日走進晨東小區,聽聽農民兄弟們是怎么說的。
只見小區路邊處處堆著泥沙,搬運瓷磚、家具、電器的小工上上下下,耳邊不時傳來電鉆聲、鐵錘聲。小區保安傅德強相告,10月28日開始領鑰匙,近200戶農戶已開始裝修。“再過1個多月,全家新房里過新年!”65幢1單元201室的邱正通,邊搬木料邊說,“真沒想到,能住進帶車庫的大房子。”
買房花多少錢?邱正通算起明細賬:家里4口人下山脫貧,省、縣兩級每人補助7200元;山上有宅基地167平方米,退宅還耕縣里每平方米補助18元;新房120平方米,車庫32.6平方米,一共需要15.8萬元。“兩者一減,自己再掏126190元。”
壓力大嗎?老邱搖搖頭:“沒啥壓力。”他到銀行按揭貸款,首付4.6萬元,貸款8萬元,10年還清本息,每個季度只要還2500元。而老婆、兒子都在外地務工,倆人工資收入每月4300元。
老邱說,用龍游土話講,他可是住在“山頭腦頂”的農民。老家在大街鄉新槽村,從鄉政府到家,得爬1個多小時的山。山窮水缺,大家早想下山脫貧,但大多無力建新家,即使在山腳下買宅基地蓋房,一般也要30多萬元!到城里買套百來平方米的房子,沒60多萬元下不來,想都不敢想。
如今,500多戶“山頭腦頂”的農民,和老邱一樣領到新房鑰匙。單身戶選擇50平方米的公寓,只要支付4萬多元,大部分農戶只要花10萬元左右,可購買100或120平方米的房子。
“更高興的是,住在這里不愁生計。”37歲的傅建榮說,自己在離小區1.5公里遠的“真心毛絨廠”上班,妻子當保姆,倆人月均收入4500元。“山里的山和田,流轉給大戶經營,還有租金收入。好日子剛剛開始哩!”
“山頭腦頂”的農民開始過上好日子,緣于縣里實施下山脫貧工程動了真格。安置地塊緊靠縣城核心區,南北有工業園區,東接物流園區、糧食市場,教育、醫療等公共設施齊全。這196.5畝地,若用于商住開發,政府至少能獲利1億元。
“讓農民下山脫貧,就得把最合適的地塊給農民。”縣農辦主任徐志明介紹,806套公寓、177套聯排屋,以成本價出售給農戶。縣里已著手謀劃晨東小區二期項目,讓更多農戶,走出大山,融入城鎮。(記者 嚴雪豐 吳春華 曾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