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內健身行業龍頭企業——“青鳥”健身經歷了一場從關門到重開的鬧劇,而在這場“青鳥”風波中,該公司負責人也坦言“青鳥”的經營狀況不算理想,甚至是虧損累累。作為大型健身連鎖企業,“青鳥”的危機也折射出如今健身行業的相對不景氣,給健身房密集程度相當高的紹興也提了個醒。
低價吸引顧客,健身卡賣“白菜價”
年卡1000元出頭,兩年卡不過1600元,這就是如今紹興不少健身房開出的價格表。記者近日走訪了市區多家健身俱樂部,發現和周邊其他城市相比,紹興的健身費用實在可以用“白菜價”來形容,一般的健身館年卡的價格,幾乎相當于外地一些高檔健身房季卡的價格。
“這兩年,價格戰愈演愈烈。”市區人民路一健身俱樂部的張經理告訴記者,隨著健身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市區的很多健身館大打價格戰,紹興的健身年卡價格在全國來說已經處于最低水平。
指望消費者“堅持不了”,這不是長久之計
“說實話,這個兩年卡的價格,就算是顧客每天到健身房洗一個澡,我們就要虧本了。”在采訪中,不少業內人士也告訴記者,市區的不少健身房之所以敢打破價格底線,看重的是不少消費者難以持之以恒。“很多辦了年卡的顧客,來了沒幾次就堅持不了了,因此雖然價格低,但不一定就會虧。”記者走訪發現,一些辦理了健身卡卻堅持不了的市民不在少數,其中以20多歲的女性居多,而她們難以堅持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太忙。
“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有健身俱樂部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紹興的健身房總體檔次不高,用低價去吸引顧客,賭的是消費者難以堅持。這種做法雖然短期可行,但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顯然不是長久之計,“應該多從器械和健身教練以及健身項目上進行提升和挖掘,這樣才能吸引更多消費者。”有業內人士認為,很多有興趣健身的消費者,本身就屬于中高收入者,只要健身房檔次提升了,高價未必就會沒客戶。
紹興健身業,在洗牌中艱難前行
“現在在紹興開健身房真的沒多少利潤。”在采訪中,不少業內人士這樣告訴記者。目前紹興市區大大小小的健身房有20多家,上規模、上檔次的也有10家左右。“那么多的健身房聚集在紹興市區,競爭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價格戰不可避免。”有業內人士還認為,造成紹興健身行業發展難有突破的另一原因是,紹興人到健身房去健身的習慣還不夠普及,“雖然現在有越來越多市民感受到了健身的重要性,但真正能走進健身房的還是以年輕人為主。”
近年來紹興的健身行業也一直在洗牌,多家健身房已經退出歷史舞臺,即便是現在存在的一些健身房,不少也經歷了改制、更換老板、重新裝修等動蕩,“健身雖然還是個朝陽行業,但一直都是在艱難中前行,真正的春天還遠沒有到來,能生存下來就意味著希望。”市區一家健身房的老板這樣感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