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余杭區統計工作緊緊圍繞“品質之城、美麗之洲”的建設目標,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立足于“用數據說話,為發展服務”的宗旨,緊貼中心,服務大局,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項工作任務。
精心組織 人口普查成果顯現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自4月份開展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區有關部門的通力協作,通過各級普查機構和普查人員的共同努力,已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組建了區、鎮、村三級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簽訂人普工作責任,對各鎮鄉、街道和區有關部門實行量化考核;落實經費、人員和場地,區、鎮鄉(街道)人普經費預算2460萬元,普查員和指導員7000余人;開展全國人口普查暨戶口整頓綜合試點,通過戶口整頓、清查摸底工作、人普“宣傳月”活動,夯實普查基礎;2010年11月1日至10日,全區開展入戶登記,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進度日報制和巡查制,確保登記質量。目前,入戶登記工作已順利完成,登記復查、驗收和數據快速匯總工作正在有序進行。
圍繞中心 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2010年,區統計局把為黨政領導和社會公眾提供優質服務作為統計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創新服務方式,深化服務理念,努力打造統計分析、民情調查兩張“金名片”。
完善制度,強化經濟運行監測。進一步完善月度簡單分析、季度綜合分析、特殊情況專題分析制度,加強對GDP、服務業、工業經濟、節能減排等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的跟蹤監測,為促進全區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結構優化提供決策參考服務。全年共完成統計分析報告110篇,其中被各級媒體轉發30多篇,被領導批示8篇;發布數據信息500余條,被《余杭信息》《余杭政務》采用50余條。
圍繞民生,開展民情調查。相繼開展了五條禁令、控煙成效、民主民生、、群眾滿意度、 領導在線訪談等各級布置的民情民意調查工作,涉及調查對象5000多戶,為區委、區政府“問情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績于民”提供民意基礎和科學依據。
創新方式,開展統計宣傳。通過《余杭概覽》《統計公報》《統計月刊》《統計年鑒》等統計產品,從統計視角宣傳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成效。
固本強基 統計基礎不斷夯實
按照《余杭區統計基礎長效管理辦法》要求,對南苑等8個鎮鄉(街道)統計基礎規范情況進行了復查,鎮鄉(街道)統計基礎工作呈現“基礎建設不斷夯實、力量不斷增強、管理制度不斷完善、考核機制普遍落實、資料管理不斷規范”的良好態勢;組織鎮鄉參加市統計調查先進評選,加強對申報鎮鄉的指導,嚴格把關,確保我區申報鎮鄉順利評先;在全區132個社區中全面實施“政府購買統計服務”,加強對社區統計的管理,全年區、鎮兩級共落實社區統計經費264萬元;加強數據質量、單位名錄庫和調查項目審批的管理,確保了統計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
開拓創新 統計改革不斷深化
以核算制度改革促GDP健康增長。為適應國家統計局對GDP核算方法的調整,區統計局積極采取措施、加強協作,做好季度GDP的測算、評估,及早預警,確保“應統盡統”。從三季度核算結果看,GDP增長14.5%,較上半年提升了0.4個百分點,增幅高于全國、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確保了GDP數據的平穩過渡。
以服務業統計改革促產業發展。制定《余杭區文化創意產業統計制度》《余杭區信息服務業統計制度》《余杭區文化創意產業分鎮鄉、街道(開發區)調查制度實施辦法》,率先在全市編制了服務業個體戶測算系數,完善數據公布和分鎮鄉出數據辦法,客觀反映各地服務業發展進程。
以能源統計改革促節能降耗。加強對年耗能在千噸以上的185家重點工業企業和13家商貿、住宿、餐飲企業的能耗數據檢查,強化節能降耗預警工作,確保年度節能目標任務的順利完成。
以投資統計改革促項目建設。圍繞“項目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加大項目投資統計力度,搭建部門合作平臺,規范投資項目上報,共享投資項目信息,全面客觀地反映項目推進進程。
以信息化建設促質效提升。推進規模工業電子臺賬,實現數據采集的科學化、規范化和電子化;建立服務業指標測算平臺,實現“產業發展”與“區域發展”兩大類相關服務業指標的測算;著手實施“綜合數據采集分析系統”、“統計問卷調查網絡系統”、“民情民意電話調查系統”統計運用系統的開發工作。
依法行政 法制建設大力加強
扎實推進統計執法大檢查。區統計局聯合區法制辦、監察局、司法局,對四個鎮鄉(街道)及30家延伸單位進行了統計執法大檢查,共查處統計違法案件16起,其中警告11起、警告并罰款5起,共計罰款3萬元。
依法查處統計違法案件。區統計局與監察局建立統計違法違紀案件查處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按照規范化執法、人性化執法的要求,采取提示在先、教育在先、普法在先、處罰在后的方法,全年對在統計巡查(稽查)中發現的56家統計違法單位進行立案查處,警告42家,警告并罰款14家,共處罰金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