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創新企業日益成為加速社會經濟發展、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增強企業競爭力的主打軍。孵化器在支持和幫助創新企業發展的過程中的力量也日益突顯。2015年12月16日到18日為期三天的中國創業智庫孵化器研討會在武漢理工大學舉行,來自臺灣的創業智庫導師張耀文老師生動解析了孵化器的建設與營運。 孵化器在我國又稱為創業中心,我國1987年成立了較前個孵化器——武漢東湖創業中心,并將其定位為高新技術產業支撐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孵化器從建立到現在,不僅僅提高了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孵育了大批的科技企業和企業家,而且還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創業機會,為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是從總體上講,我國的孵化器還未形成良好的運行機制,服務系統還有待完善,臺灣及外國的孵化器發展比較成熟,取得了豐富的經驗,其運作模式及成功經驗能夠為中國大陸孵化器的更好發展提供借鑒作用。 張耀文老師從中國大陸中小企業發展困境,到發展孵化器的優勢及各個國家成功的孵化成果,分析了如何成為德國式的“隱形冠軍”,企業孵化器在中小企業文化建設中起到重要重用,企業通過孵化器建立信任,充分融入;盤點資源,建立;確認目標,深層耕耘;拓展網絡,資源共享。以孵化器模式使中小企業擺脫其原有的發展困境,以創新、創業、創造的文化精神,在政府的制度性創新支持框架下以強有力的物質文化表現奪取應有的社會經濟地位,讓在座企業家受益良多。 藝見·中國創始人楊鋒在張耀文老師的生動講析后,對比了各個國家和地區不同模式的孵化系統建設與發展,總結出中國大陸企業孵化項目需要不斷進化,注重創業主體多樣化、服務特色化、載體差異化以及區域層次化相協調;注重自身建設向可持續發展轉變;注重從簡單服務到到價值創造發展。 藝見——發現身邊的原創藝術生活。藝見中國項目是國內首創互聯網+文創模式,致力于打造美學生態圈,倡導東西文化的秉持與融合,包容當下各種文化思潮、創意想象、認知維度……帶著對獨尊的原創性偏執,帶著對生活一切的可能性探求,致力于發掘不同文化領域最純粹的藝術創見。 研討會上藝見·中國創始人楊鋒與廈門希恩總經理鄧小忠交流討論,認為孵化器應該是大學生、企業和政府三方良性互動的螺旋系統,作為企業家如何為社會獻出一份力量,是我們值得考慮的問題,更是我們努力的方向。首先要把中國創業智庫和啟明星工程搭建好,把孵化的項目做好,幫助與引導更多有熱情有夢想的青年創新創業,把中國民族文化與商業創新推上國際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