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進入二十一世紀后,電子、信息技術已應用到了各行各業,已成為人類生產、生活的必要工具,特別在現代國家防御應用中,電子信息技術的地位尤其重要。然而在本可行性報告采用的等離子避雷技術以前,人類一直沿襲采用傳統的的被動式避雷技術,對真正避開雷電的災害并不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因此保護微電子設備和信息技術設備,避開雷電的打擊和損害,保證各行各業的生產、工作的順利進行,保證軍隊有全天候的作戰防御能力、保障國家的安全,已成為當今亟待解決的課題。
本報告采用的等離子避雷技術是目前為止唯一可以把雷害拒之于門外的防避雷技術,是為現代化保駕護航的環保類成果,屬減災防災高技術領域。
因此凡室內有微電子設備的部門都需要本技術。隨著現代化的進展,在信息社會中,微電子設備,如具有電腦、芯片、信息系統、自控系統、集成電路等等的設備越來越普及到各行各業,本報告的技術成功推廣必然使各行各業都是受益者。近年來雷擊造成災害的事例可看出,電子工業部門、電訊部門、電力部門、建筑、石油工業、化學工業、航空事業、航天事業、鐵路交通部門、金融財務部門、氣象部門,甚至醫務部門等都將可能采用本建議書的技術以求避免或減少雷害。
第一章、               現場情況分析
保定地區年雷暴日一般在30天左右,而且本次方案涉及改造的基站均處于高山地區,由于客觀環境的制約,大部分高山站的電源線路還采用架空電源線直接引入基站的方式,所以高山基站遭到雷擊可能性非常大。雖然很多電源設備已經配置了一些防雷器,但只是簡單的電源浪涌保護,與國家相關標準存在相當大的差距。為此,在雷雨季節,很容易發生設備被雷擊損害的事故,影響通信網絡的正常運行。
一般來說高山基站的雷擊損害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客觀因素:由于各基站的地理位置都處于高山上所以遭遇雷擊侵襲的概率都比較大,電源線路由于經濟投入的因素多采用架空方式引入這更加大了雷擊侵襲的概率和強度.
2.               直擊雷防護:各基站均建有鐵塔且利用其做為接閃器和引下線,所以直擊雷防護裝置相對比較完善,從各一些相關的統計數據來看基站各設備也沒有因雷直擊損壞的情況,所以此部分是一般是合格的也無需進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