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我們從云陽縣城出發,穿過云陽長江大橋,一路向南,淅淅瀝瀝的雨水中,車子在延綿的山間穿行,從這邊山腰到那邊山腰,一路云霧繚繞,遠離城市喧囂,酣暢地呼吸著清新空氣……我們的目的地是清水土家族鄉岐山村。清水土家族鄉歧山村處于云陽縣最南端,距云陽縣城約兩個小時的車程,靠近湖北的利川。但是這里山高帶來空氣清爽,是4A級風景區龍缸景區的范圍,臨近草場、龍洞等景區,同時又保留著風格濃郁的土家族傳統建筑-茅草屋和風俗,近年來龍缸景區的打造和配套的完善,吸引了很多游客前來游玩,歧山村鄉村旅游的生意也越來越紅火。“青山草瓦馬頭墻,雕梁畫棟花格窗。”在清水土家族鄉歧山村一處漂亮的農家樂院子里,55歲的主人譚如山熱情地招呼著一撥又一撥的客人,笑得合不攏嘴。這里距離龍缸景區大門大約有2公里。而在兩年前,譚如山一家還住在破舊的天然茅草屋里。譚如山是云陽縣發展鄉村旅游的受益者之一。近年來,近200戶云陽貧困村民在生態扶貧工程政策的扶持下,全部住上了仿真茅草瓦蓋的新房子,憑借自然資源優勢,辦起農家樂,生活條件得到顯著提高。譚如山介紹,農家樂自2011年4月開業以來,生意越來越紅火,僅去年一年就收入近20萬元,日子越過越好。而在三年前,譚如山和老伴一年忙到頭也不賺多少錢,很多時候一天只吃兩頓飯,日子過得很艱難。 3年前,譚如山一家住在破舊的天然茅草房里,不僅沒有通公路,甚至連最基本的電都用不上,每天晚上還要靠煤油燈照明。譚如山命運的改變出現在2010年。在云陽縣扶貧辦鼓勵下,譚如山用生態扶貧的3萬元補助款以及十多萬元的貸款,開始修建青磚茅草房,這次用得不是普通的天然茅草,而且選用壽命更長,更加美觀的仿真茅草瓦,成為了當地批住進仿真茅草新房的,而隨著龍缸風景區這兩年的“走紅”,他也開始搞起家庭旅游接待,日子慢慢紅火起來。譚如山等一批發展鄉村旅游的探路者成功脫貧后,周邊不少貧困村民也都看到了鄉村旅游的市場,紛紛申請貸款籌建起農家樂-茅草屋。人居改善與扶貧開發雙贏,云陽縣清水鄉鄉長介紹,目前全鄉已有61戶鄉村旅游經營戶,一些規模較大的鄉村旅游接待戶一年能賺到幾萬元甚至十幾萬元以上。而這個數字還在增長,從云陽縣了解到,目前龍缸正在著力打造5A級景區,未來一年鄉村旅游經營戶也將翻倍。“發展鄉村旅游,讓高山人民有了產業支持,是扶持村民致富的重要途徑。”云陽縣扶貧辦副主任介紹,目前云陽已有近200戶辦起了農家樂,這些鄉村旅游接待戶憑借自家特色茅草屋的優越條件,年增收四五萬元。引導人民從事旅游接待實現了改善人居環境與扶貧開發的雙贏,貧困村民告別了從前落后的條件,從破舊的土坯房、天然茅草房中搬進了青磚茅草別墅,居住環境得到改善。同時,又為居民提供扶貧專項補助以及發展鄉村旅游接待補助,幫助他們走上鄉村旅游創業增收的道路。? 茅草屋-農家樂,是農民致富的一個良好開端,希望越來越多的農民朋友走上家庭農家樂-茅草屋的致富之路。歡迎關注深美特茅草瓦微信號:smtmcw,了解更多茅草瓦,可服務熱線:陳先生15889768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