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完整的壓力測試自然包括方方面面很多東西,在此不那么的詳述,我的文筆很差,只能簡單的記述一下個人的基本思路。 (1)確定存量數據的規模(用戶一般會要求制造出3-5年的存量數據) (2)確定需要進行壓力測試的業務(一般是用戶使用最頻繁,或者業務操作復雜的業務) (3)確定操作用戶的的數量、各類操作用戶的比例 (4)峰值業務量的要求(一般是1個小時內最多要處理的筆數) (5)對實時業務響應時間的要求(如在峰值情況下,單筆業務的處理時間(如小于60秒)) (6)對于批量處理過程的時間要求(如進行日終(月終、年終)處理、與外系統間批量數據傳輸時的時間)。 以上信息,通常需要業務人員來確定。 為了進行壓力測試的技術準備,需要如下資料: (1)系統概要設計(了解系統技術架構,確定測試方法) (2)如果自己開發接口程序,需要了解接口報文規范 (3)數據庫設計(我們需要據此編寫程序,準備存量數據)。 為了開發腳本需要了解如下信息: (1)操作手冊(腳本錄入或者手工開發腳本) (2)參數化腳本(動態化數據需要進行關聯) (3)腳本回放(驗證腳本是否可以成功的創建數據)。 測試場景: (1)單用戶運行壓力測試場景 (2)多用戶運行測試場景,查看系統資源消耗等調優工作開始。 另外,還有測試環境的事情需要落實。壓力測試一般要求環境配置較高,與生產環境一致或者接近。 更多武漢軟件測試培訓相關資訊,請掃描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