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2018,社保卡應用又迎來了嶄新的一年。
北依巢湖,南帶長江,坐落著安徽蕪湖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無為縣,這個有著140萬人口的農業縣,曾因外出當保姆的務工者眾多,有著“保姆之鄉”的稱號。隨著近年來當地產業的發展,無為縣逐漸告別對勞務經濟的依賴,而返鄉者的社會保障問題,則成為當地政府著力解決的民生大事之一。
2017年底,無為縣引入第三方服務提供商德生科技(002908.SZ),德生科技將為無為縣提供社保卡及信息化服務的整體解決方案,這也意味著,在社區、在村口,無為縣的居民將享受更為便捷高效的社保服務。打通社保卡服務的“最后一公里”,也因德生科技的努力,即將在這個昔日的勞務大縣成為現實。
我們不希望做一個單純、機械的卡商
國內信息化社保卡的歷史還不到20年,德生科技進入這一領域,既有機緣巧合的因素,也是其創始人虢曉彬順勢而為的結果。
從1999年鎖定社保卡這一主業,德生科技歷經18年發展,逐漸從最初社保卡、讀寫器等簡單產品的生產,發展到如今以社保卡為載體,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服務體系。而今的德生科技,已成為國內社保卡生產和信息化服務的領軍企業之一。
“制卡并不是一項技術門檻很高的行當,進入社保卡制作這個行業不久,德生科技就有了差異化發展的想法,我們不希望一直做一個單純、機械的卡商,還想要做好社保卡的服務和應用。”虢曉彬說,十幾年來,德生科技就是圍繞怎么發社保卡,怎么用好社保卡來發展的。
目前,德生科技的產品除社保卡外,還包括社保信息查詢、繳費等功能的信息化社保服務終端,以及一整套的社保信息化服務解決方案,并形成了可復制的服務模塊推向全國。僅以社保數據采集服務為例,德生科技能夠以規模化的數據工廠模式,通過其自主開發的專業處理軟件,進行流水線式標準化操作,采集、錄入并校對社保卡申領人的基本信息數據與公共信息數據,形成申領人完整準確的制卡數據,從而成為社保卡發卡工作的有力助手。
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從制卡發卡,到為社保卡提供一整套的應用服務解決方案,使德生科技在產品和服務上實現了一個飛躍,而這個飛躍在當下的突破口,則是廣袤的農村地區和部分偏遠城鎮居民對于高效便捷的社保卡服務的需求。
目前國內社保醫保參保人員大體分為兩類,一類為在職職工,一般由雇主統一繳費參保;另一類主要包括未成年人、農村居民、自雇人士和城鎮靈活就業人員,這其中,尤其是農村居民群體很難方便的辦理參保、繳費和查詢,而德生科技的社保卡應用服務首先聚焦的就是這一群體。
“德生寶”是德生科技推出的一款社保服務終端,該終端只有傳真機大小,有著類似平板電腦的觸摸屏,具備社保卡信息查詢、取款、繳費、參保等功能,可以方便地設置在村頭巷尾,讓當地居民能夠在家門口就辦理各種社保及社保卡業務。
一位安徽蕪湖的農村居民在多次使用德生寶社保自助服務終端后說:“以前辦理社保業務,要騎摩托車趕去鎮上的業務經辦中心,如果忘記帶什么資料了,還要往返好多次,有了這個機器,查社保、繳社保,不出村就能辦。”
目前,已有包括安徽蕪湖、江蘇泰州、湖北孝感等地的人社部門,通過政府服務外包的方式引入德生科技的信息化社保卡服務。在江蘇泰州,截至2017年12月20日,海陵區、市轄區、高港區居民通過德生寶便民服務終端進行醫保繳費的次數已高達171793筆,合計繳費金額4658萬元。這意味著很多居民可以不必奔波去人社大廳排隊繳費,可以就近在社區網點快速繳費,減少了17萬余次遠距離的“奔波勞頓”,也減少了人社窗口的工作壓力。
對于社保而言,服務下沉意味著什么?一位地方人社系統官員說:“社保本質上是一種由政府提供的保險保障服務,如同商業保險一樣,參保人需要便捷優質的服務,包括繳費、查詢、領取保險金……但多年來人社部門受制于人手和技術條件的限制,在一些方面還有很大改進空間,引入第三方公司改造提升社保的服務,可以更好的覆蓋此前無力觸及的群體。”
值得注意的是,德生科技以信息化解決方案提升社保卡應用服務的水平,也順應了當前電子政務發展的大方向。2015年初,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縱向貫通各級政府,推進網上受理、辦理、監管‘一條龍’服務,做到全透明、可核查,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更進一步地,德生科技的社保卡產品和服務網絡,使得社會保障這公共服務得以進一步“下沉”和“落地”,也使其更為便捷和高效,從而使更多的社會群體更有獲得感。
德生科技順勢而為,以滿足老百姓獲得感為契機,朝著國家和群眾需要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