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軟件能夠解決企業的控制問題嗎?
摘要: ERP系統中包括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在選育用留員工等方面幫助企業進行管理,當然,關于雇用、培訓、提升和獎勵雇員的政策還是要企業自己制定。?
?
企業管理者們要平衡控制與效率的關系,沒有效率的企業是無法持續生存的,按照馬克思的說法,其投入于產品與服務中的勞動時間超過了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無法獲得應有的利潤;而失去控制的企業則更加可怕,只能用“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來形容,這時的效率只能用來評價其奔向死亡的速度。
?
換句話說,在企業管理者的心目中,“效果”、“做正確的事”、“控制”三者是密不可分的。在諸如ERP系統等信息化投資前,企業管理者的猶豫不決,不會是因為不理解信息化提升效率的能力,多半是因為信息化帶來的感覺是“控制力減弱”!在實施ERP系統之前,我們靠規章制度和實踐經驗來管理,除了海量信息造成的數據準確性、及時性失控外,大部分的管理者認為自己的經營運作系統是可控的。在信息化所提倡的“流程再造”、“信息透明”“方法變革”等思路面前,似乎每件業務——從個人的操作方法到部門的職權界限、公司的整體流程都處于變化之中,是否還能保證原來的控制力都不敢說,更不要說提高控制力了。
?
那么,ERP能夠幫助企業解決控制問題嗎?或者說,ERP能從哪些方面給企業的內部控制帶來幫助呢?我們試著分析一下。
?
我們就上述內部控制的每個組成部分來分析ERP與內部控制的關系,看看ERP會給內部控制帶來哪些影響,ERP是如何帶來這些影響的。
?
控制環境 指董事會與管理層對內部控制的態度、認知度和行動。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
員工誠實性和道德觀。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企業文化”層面的內容,作為一個管理信息系統,ERP似乎與之沒有直接關系,因此,在某廠長說ERP是一種企業文化后,受到了不少的批評。其實,作為一套鉤稽關系嚴密、各職能之間緊密集成、信息共享的系統,是可以幫助管理層塑造“誠實”的文化的,對于違規的事情,從“不敢”到“不愿”的路很近,從“天知地知只有我知”到“放縱”同樣只有一步之遙。
?
組織結構。除非企業有極大的決心,否則在建設階段,ERP一般無法改變企業的組織結構,即便改變,也應該歸功于業務流程重組的效果。但是也很難想象,一個企業的信息傳遞方式、權責體系發生了變化,而組織結構一如既往不加以調整的。因此,在系統的運營過程中,ERP將首先解決組織結構中的信息傳遞問題,再解決業務流程的順暢與規范問題,最后,ERP將潛移默化地將企業的組織結構帶向合理化。
?
授予權利和責任的方式。ERP系統的運行要求企業有規范嚴格的授權體系,無論是系統的登錄權、單據與報表的查詢權,還是一筆經濟業務的審批權、一個年度預算的決定權,在系統中都有明確的授權過程,并記錄其審批與執行的過程,以便落實相關責任。所以說,ERP的實施大大改變了企業權責不清,遇事必找大老板的狀況。
?
風險重要程度分析。對于那些操作性的風險,如時間(如交貨期推遲)、數量(如物料配套狀況不佳)、金額(如成本波動較大)等,ERP可以直接得出其量化指標以供管理層參考。
?
風險發生可能性分析。同樣是對于日常經營中操作性的風險,如銷售預測誤差率、人員流失率等,ERP可以通過對數據進行結構性分析、趨勢分析等得出近似的可能性參考值。
?
風險管理途徑分析。通常ERP不能直接給出問題的解決辦法,系統只是預置盡量多的參考方案,以便在提供分析結果后供管理人員選擇使用。
?
實物控制。也稱資產和紀錄接近控制,包括實物安全控制、對計算機及數據資料的接觸予以授權、定期盤點等。在這個領域,ERP不能提供更好的幫助,畢竟軟件不能幫人拿著倉庫鑰匙,也不能保障別人不看桌子上的“不該看”的報表。
?
外部信息,指市場份額、法規要求、客戶投訴等。外部信息與來自外部的風險類似,ERP難以起到有效的幫助,至多對一部分規范性的外部信息,可以在企業已經識別、捕捉到之后加以更高效的處理。
?
內部信息,指會計制度、管理制度、經營數據等。說到底,ERP系統是一個提供內部信息、規范內部信息的系統,企業合理的使用ERP,可以借鑒ERP系統擬定相關制度,通過ERP系統規范其執行,并將成為制度與數據的載體運行于企業之中。
?
溝通。溝通包括使員工了解其職責,了解其工作如何與他人聯系,如何對上級報告例外情況。ERP可以通過其授權體系使員工了解自己的職責,通過參與業務流程、完成單據與報告使員工了解自己工作與他人工作之間的關系。
?
獨立評價。獨立評價通常由內部審計部門或人事部門執行,對內部控制的設計和執行情況檢查評價,與有關人員交流并提出改進意見。ERP系統可以讓內部審計人員快捷深入地了解業務流程與其間的控制體系,并在業務抽樣、正確性復核等方面節約部分工作量。
?
對照上述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一個ERP在企業內部控制體系中所起作用.
除了少數幾個領域外,ERP系統在內部控制所涵蓋的絕大部分地方都對企業有所幫助,在相當多的內部控制領域有著直接的、重大的影響力。當然,管理者不能將“控制”全部寄希望于ERP,也不能將“控制”的責任全部推給ERP,但也絕不應再懷疑實施ERP對提高企業內部控制能力的幫助。“失控”的擔心不應該給ERP,倒是應該擔心一下那些不上ERP、不好好上ERP的企業,自認為“還可以”的控制力真的有效嗎?即便尚未失控,在高速變化的環境下,這樣控制力還能保持多久?
文章來自于:www.dinjie.com 聯系人:朱松 電話:1506791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