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孔板、噴嘴和文丘里管為代表的差壓式流量計(統稱標準節流裝置)已統領流量領域近百年,其優點是已經標準化、結構簡單牢固、易于加工制造、價格低廉、通用性強。近百年來人們從未間斷過對它們的研究和改善工作,但是由于先天結構上的缺陷,其本身固有的一些缺點,至今仍然沒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如:流出系數不穩定、線性差、重復性不高從而影響到準確度也不高。孔板入口銳角這個關鍵部位易磨損、前部易積污、量程比小、壓力損失大,特別是十分苛刻的直管段要求在實際使用中很難滿足等。 為了克服上述這些不足,人們曾研制出1/4圓孔板、錐形入口孔板、圓缺孔板、偏心孔板、楔形孔板、可更換孔板、彎管等諸多的非標準節流件,試圖解決這些問題。但是這些節流件同標準孔板一樣,大都沒有突破“流體中心突然收縮”這個模式,只是或多或少改善了局部某一個問題,并沒有從根本上徹底解決所有問題, 這種改進工作到了80年代中期才有了突破性的發展:塔形流量計出現打破了沿襲近百年的模式結構,使得節流式差壓儀表發生了“質的飛躍”。 塔形流量計的重大突破在于:變流體在管道中心收縮為管道邊璧逐漸收縮,即利用同軸安裝在管道中的塔形體(節流件),迫使流體逐漸從中心收縮到管道內邊壁而流過塔形體,通過測量塔形體前后的壓差來得到流體的流量。正是這個邊璧收縮的結構,使得塔形流量計具有了一系列其他差壓儀表無法相比的優點,徹底克服了以孔板為代表的傳統差壓儀表的諸多缺點。經過國內外10多年的應用和多次測試,已充分證明它能在極短的直管段條件下,以更寬的量程比對各種流體(包括臟污、低流速)進行更準確更有效的測量。從此揭開了差壓式流量儀表劃時代的嶄新一頁。可以預言,隨著人們對它逐漸認識、了解、熟悉和掌握,必將逐漸和完全取代以孔板為代表的傳統差壓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