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器官和組織都存在微弱的電磁場,它們是穩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電磁場的干擾,處于平衡狀態的微弱電磁場將遭到破壞,人體也會遭受損害。這主要是低頻電磁波產生的影響,即人體被電磁輻射照射后,體溫并未明顯升高,但已經干擾了人體的固有微弱電磁場,使血液、淋巴液和細胞原生質發生改變,對人體造成嚴重危害,可導致胎兒畸形或孕婦自然流產;影響人體的循環、免疫、生殖和代謝功能等。
對人體的非熱效應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神經系統:人體反復受到電磁輻射后,中樞神經系統及其它方面的功能發生變化。如條件反射性活動受到抑制,出現心動過緩等。
感覺系統:低強度的電磁輻射,可使人的嗅覺機能下降,當人頭部受到低頻小功率的聲頻脈沖照射時,就會使人聽到好像機器響,昆蟲或鳥兒鳴的聲音。
免疫系統:我國有初步觀察到,長期接觸低強度微波的人和同齡正常人相比,其體液與細胞免疫指標中的免疫球蛋白1gG降低,T細胞花環與淋巴細胞轉換率的乘積減小,使人
體的體液與細胞免疫能力下降。
內分泌系統:低強度微波輻射,可使人的丘腦—垂體—腎上腺功能紊亂;CRT、ACTH活性增加,內分泌功能受到顯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