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作“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自完成修訂案至今為時已一年,新環保法的正式實施也于今年元旦起開始。縱觀公布的典型受案企業,多出現廢水、廢氣偷排且嚴重超標的問題。“按日計罰”、“移送”、“行政拘留”已成各地環保執法部門利器。有分析人士指出,這也向傳統建筑沿襲多年的“兩高一耗”模式敲響了警鐘。
      居高不下的生產成本,不斷下滑的利潤增速,壓力巨大的節能減排指標,正在讓曾經風生水起的建筑行業,一點點失去昔日令人驚羨的光輝。一項調查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新建建筑中 95%屬于高能耗建筑,產生的建筑垃圾每年高達數億噸,其中產生的污染物是引起霧霾的主要因素 同時,混凝土建筑施工粉塵和廢料污染現象嚴重,缺乏有效的回收利用,也是曾經導致各地霧霾圍城的元兇。    “鋼結構在建筑全壽命周期內貫穿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減量化優先的循環經濟發展原則,是當前城鎮化建設對自然環境影響最小的一種建筑結構體系。”業內人士表示,把綠色發展理念引入住宅領域,將成為今后建筑業的主導趨勢,未來幾年將成為鋼結構等綠色建筑發展黃金期。      隨著“史上最嚴”新環保法的出臺以及淘汰落后產能、加強節能減排、構建生態文明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下,以鋼結構為代表的綠色建筑有望逐步在全國推廣,一場住宅領域的綠色風潮正席卷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