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行業能否熬過寒冬(略有修改)
作為塑料行業分布最為集中的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2008年無疑成為了20年以來發展最為艱難的一年:原材料漲價驚人,石油危機,資源緊張,出口規模萎縮,利潤擠壓,“限塑令”……環環相扣的“多米諾”效應開始發揮作用,塑料行業這個冬天有點“冷”。
賣塑料不如賣大米?
2008年11月6日到9日,第十屆中國塑博會將在余姚的“中國塑料城”拉開帷幕。每年的塑博會是塑料行業信息交流和招商引資的一次盛會,全國各地的專業人士匯聚到這里,尋找投資項目,洽談業務。通過十余年做專做強的不懈努力,中國塑料城現已成為國內最大的集塑料原料銷售、塑料信息發布、塑料會展、塑料機械、塑料模具、塑料制品及其他輔助材料于一體的專業生產資料市場。
之前幾屆的塑博會,正值塑料行業的高峰期,石油價格堅挺,國內塑料原料需求擴容,并呈現供不應求趨勢;再加上經濟發展穩定向前,塑料行業在當時呈現出一派紅紅火火的生機。然而,今年的經濟大環境不景氣,塑料行業整體低糜,相關人士對于今年展會的項目招投預期,表現出并不樂觀的態度。
從上半年5月份起,塑料行業早早地進入了行業的“霜凍期”。國內一些貿易商更是進入一種進退兩難的境地,被這一波行情拖得半死不活,這樣的局面讓目前境況并不樂觀的貿易商不甚擔憂起他們的生存與發展問題。
浙江省一家塑料龍頭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塑料貿易公司的日子都挺難過,而且越是大的貿易公司面臨的危機越大。該負責人表示,目前,大的塑料貿易公司由于啟動資金大,高價位的庫存也大。經濟危機引發國外需求委靡,下游的核銷類工廠受到經濟蕭條的整體影響,接不到外單,出口規模大大縮減。據不完全統計,最近幾個月,華東地區塑料原材料生產工廠的開工率僅是往年的1/3。這位企業負責人開著玩笑說,現在做什么千萬也別做塑料生意,這年頭賣塑料粒子難啊,不如改行賣大米或許還能掙到錢……雖然是句玩笑話,但是足已見得如今塑料行業步入一
塑料行業“霜凍期”為時過早
塑料行業今年遇到的這股“強寒流”,會將這個傳統行業打擊得一蹶不振嗎?海通證券的一份2008年塑料行業分析報告或許能拾回一些行業信心。
多年來,塑料制品的生產在世界各地都以驚人的高速度發展著。報告中數據顯示,2004年世界塑料總產量達到2.12億噸,比2003年增長5%,亞洲、歐洲和北美分別占世界總產量的34.4%、30.7%和25.9%。從2003年開始,亞洲塑料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比例有明顯增高的趨勢。海關統計顯示,自2001年至2005年,我國塑料制品出口年均增長率達25%,2005年出口總額達166億美元,占其工業總產值的1/4。
從塑料制品產量的地區分布看,珠三角和長三角具有明顯的優勢,廣東、浙江和江蘇三省的產量合計1041.8萬噸,占全國塑料制品總產量的56.4%。
“工業化”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的動態目標和過程,是經濟發展不可逾越的階段,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階段與發達水平的重要標志,也是發展中國家擺脫落后狀態、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國處于工業化進程的中期階段,仍然需要大力發展化工產業,即使在工業化進程結束時化工產業仍有可能高速增長;作為化工產業中的一個重要子行業——塑料行業,長期來看,也會處于高速發展的態勢。
塑料由于其優異的性能,應用領域日趨廣泛,特別是在家電和汽車領域,塑料制品在產品中所占比重不斷提高。從這個方面看,消費結構升級需要塑料行業發展的支持。塑料在各個領域的運用之廣也奠定了這個行業在未來還大有潛力可挖:塑料建筑材料和新型包裝材料將成為塑料工業迅速增長的主要領域;塑料機械在行業中的地位也將日益突出。
中國的塑料建材行業其實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以塑鋼窗市場為例,目前,德國塑鋼窗占有率達40%以上,其北部地區高達80%,而中國還不足15%;再看塑料管材市場,發達國家的塑料管材市場占有率為50%左右,而中國只有25%上下。
大運塑機通過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開發生產的新型高效節能濕式液壓型廢舊塑料回收造粒機組,不但將對保護生態環境和治理“白色污染”起到一定作用,同時還能為您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
廢塑料與金錢間的博弈
非常時期,風生水起,迷霧層層,玄機重重,如何巧妙應對,破解迷局,開辟新路,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把目光盯緊了一個詞——“點廢成金”(咨詢http://www.zydy.net)。
在塑料原材料價格飛漲時期,“變廢為寶”顯然是條不錯的出路。作為利用廢塑料,在“垃圾”與資源、金錢間博弈的典范,走出了塑料行業可以進一步探索和參考的新路。靠撿廢品起步的臺州塑料人,在30多年后的今天,又重新回到了廢品的利用。當然,回收利用的技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去年以來,塑料原材料漲價厲害,有的材料甚至翻了一倍。另一方面,臺州塑料企業近年外貿出口一直在快速增長,但人民幣持續升值,從去年8月1日開始出口退稅稅率又作了大幅調整,塑料產品從13%調整到5%。此外,臺州本地的勞動力成本等也是不斷上升。這些因素都使塑料企業的成本壓力增大,利潤空間進一步壓縮。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