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建設是企業張揚文化力的依托。但在如何建設企業文化,構建企業文化理念的問題上,雖然有許多企業比較重視,且在文化的投入上能不吝資金,并把它作為一種必要的資源看待,但仍有一些企業在這方面存在著誤區盲點。它們認為企業是一個獨立的以營利為目的的法人組織,賺錢無疑是其主要目的,與文化的關系只是一種花錢買點綴的玩意兒,無任何實際意義,忽視傳媒對企業文化的促進作用。還說“企業只有賺錢沒有文化,一定說有也只有賺錢文化。”;企業文化“就是企業老板在一個叫文化的后花園養的二奶。”企業辦報辦刊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事實上,這是一種很短視的意識。
在企業文化的建設構件中,傳媒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企業、文化、傳媒、資源形成一個互動的循環鏈。企業是一個獨立的法人組織,但也是一個社會組織;傳媒是一種傳播載體;文化是一種素質和氛圍以及形成的特殊的理念;資源是一種可以利用并使之增值的因素。這四樣東西單獨來看,似乎沒有什么新鮮的意義,然而連結在一起,卻是另一番意味。假若一個企業重視發揮傳媒的作用,重視文化建設的投入,并把上述兩種東西當作一種不可缺少的企業發展資源看待,或許企業就會因此而獲得更多的優勢和發展機會,所以,企業、傳媒、文化與資源之間的互動關系是很明顯的。值得欣喜的是,當我們環顧周圍的各種企業時,重視企業文化建設的企業越來越多。如企業辦報辦刊,在深圳市場經濟發育比較早的情況下,已不再是什么是新鮮事,不少企業已真正理解企業辦刊的目的和意義,把企業傳播媒介作為企業發展的一種資源來看待。企業報刊作為一種文化載體,作為企業文化發展的一部分,對于增強企業的凝聚力、親和力,促進企業形象的提升,品牌的擴張,效果是明顯的。
現代企業管理的原則和經驗都可說明企業文化的有用性和有效性,因為現代企業管理已把企業文化作為管理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隨著經濟文化的一體化,文化對于增強企業產品的競爭力和附加值、提升企業形象的價值意義越來越大。我們知道,企業管理的最高原則是充分利用企業擁有的一切資源,為本企業的利潤目標服務。這就不只限于企業的直接從事業務者,還包括為企業服務的其他一些人員的工作。因為企業對外進行交流和提供服務是以整體形象出現的。整體的任何一個程序出了問題,都有可能影響整個企業發揮的效能。你能說企業一個打字員不重要嗎?沒有她的工作,可能你會延誤一個合同文本的制作,或一份文件的下發,從而影響一個項目的進展,那時候恐怕你的業務能力再強也會沒用的。企業文化溶入企業的有效管理之中,大的作用不用再說,就如有人所說的只起一種“潤滑劑”的作用,恐怕也足夠矣!因為在企業賺取的利潤中有企業文化人付出努力賺取的一部分!也有企業界報刊人通過辦報辦刊,傳播企業信息,增強企業合力而付出的努力的一部分,企業文化人應該為此驕傲!要是一部汽車,沒有了潤滑劑,它能跑得動嗎!
有文化的企業和重視文化的企業從我們所能舉例說明的一些事例來看,都是比較有持久力的企業。國外的企業不說,環顧國內一些品牌企業,沒有不重視和努力培育企業文化的。青島的海爾集團,上海的大眾公司,浙江的娃哈哈集團,四川的長虹集團等等,都形成了自己頗有特色的企業文化。近的如我市的一些企業,都比較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有的企業一年僅就辦刊一項,就投入一兩百萬,企業一年利潤可能要投入5%到10%到企業文化的建設中。 從一般的企業經營人士看來,這種投入沒有多大必要。但企業的決策者深知,這種投入很值得,也能為企業賺更多的錢!企業文化人在企業存在是必要的,因為他們不是“幫閑”的,而是“幫忙”的。有的企業管理者對傳播媒介的影響力和幅射力認識不夠或重視不夠,但是對其它投入卻一擲千金,一個廣告一天一個整版就花了幾十萬元,而其影響力可能只有一天,但是在企業辦一個內部報刊,一年的投入不過十幾萬元,有的企業卻沒有這種意識,卻認為是多余的,這不能不說是企業的遺憾!
世紀之交,我們談論最多的莫過于“知識經濟”這一話題。“知識經濟”是以知識資本為社會增值的經濟,主要產業是信息產業及高新技術為核心的相關產業。就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情況來說,還不能說我們很快就會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但這種發展趨勢是很明顯的。因此,不論對企業的發展定位,或是對企業領導和企業員工來說,這都是必須引起重視和急待解決的問題。要迎接“知識經濟”時代,要把企業發展的動力和源泉由以前的粗放式增長轉到以科技為基礎的優質高效的增長階段,要做“知識型企業”,不重視知識的積累,不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不充分調動和發揮企業文化對企業發展的的促進作用,“知識企業”也只是一句空話!
企業文化的形態如何,這與企業的性質、管理方式及決策理念很有關系,可以說一個企業一個樣。但不論何種形態,企業文化、企業報刊為企業服務,為員工服務的兩大宗旨是不變的。所以我很贊賞能為企業文化進行大投入的企業管理者,欣賞他們的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