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1月21日訊 牽文化之手,架合作橋梁。11月14日至20日,市委副書記李劍飛率團在臺灣展開“2011孔氏南宗文化行”活動。7天時間里,參訪團先后來到臺北、新北、南投、嘉義、臺南等縣(市),開展了10多項活動,實地考察孔廟、企業、農場,拜訪當地知名人士和衢州旅臺鄉親,全面推介衢州孔氏南宗家廟和投資環境,與臺灣有關方面展開了多層次、寬領域的磋商對接,并取得一系列顯著成效。文化交流增進了解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一脈相承。連日來,衢州代表團馬不停蹄,拜會“中國孔學會”等儒學機構,與臺灣高校、臺北孔廟、臺南孔廟等地的專家學者座談交流,緊扣“弘揚儒學精神”文化交流主題,不僅豐富了衢臺交流合作內涵,更在島內引起廣泛共鳴。
在與“中國孔學會”專家學者座談時,李劍飛詳細介紹了衢州孔氏南宗的概況以及近年來衢州市在儒學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中國孔學會”理事長劉瑛、臺灣著名學者李奇茂說,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海峽兩岸無法割裂的精神紐帶,無法忘卻的共同記憶;多次前往衢州考察訪問,留下了極其美好的印象,并在推廣儒學方面吸收了衢州市一些好做法及經驗。他們表示,將進一步發揮孔學會的橋梁紐帶作用,創造機會,讓衢臺一起共同舉辦少兒論語書法比賽等活動,促進兩地的文化交流合作。
天下孔廟是一家,衢州與臺灣不僅地緣上相近、人緣上相親,而且文化上同根同源、相通相承,傳播孔子思想、傳承儒家文化成為兩地孔廟管委會應盡的責任。通過座談,雙方表示要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推進儒家文化的研究與弘揚。
在臺灣致理技術學院舉行的儒家思想專題報告會上,學院校長尚世昌在致辭中說,孔氏南宗文化行促進了兩地研討儒學、師資交流、交換學生、學術會議等方面向縱深發展。孔子第75代嫡長孫、市孔廟管委會主任孔祥楷,在報告會上作《偉大的孔夫子》主題演講,300多位臺灣師生及市民、臺灣70%儒學機構負責人聆聽了報告,這也是大陸到臺灣舉行類似報告會規格最高、人數最多的一場。臺灣致理技術學院兩岸經貿研究中心主任王正旭博士表示,孔祥楷先生深刻而精辟的講解,讓臺灣學子對孔子學說有了新的認識,將廣泛地與大陸各孔子文化研究機構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推進儒家思想與文化的研究與弘揚,同時將把它融入到日常教學里面,使更多的學生知道在浙江衢州也有一批孔子后裔弘揚儒學、傳播孔子思想。借鑒學習促進發展
臺灣精致農業發展、富麗鄉村建設是此次代表團考察的一個重點。李劍飛一行深入到臺灣田間地頭,先后走訪了臺一農場、東峰紅茶、魚池鄉農會、三星農場、蘭花生物科技園等,了解臺灣農業農村發展和農民的生活狀況。
臺一農場把休閑旅游融入到現代農業發展中,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三星農場從種子育苗、種植、深加工,形成一條完善的產業鏈。農會不僅為農民推銷農產品,更幫助農戶解決技術和資金問題,增強農業競爭力。蘭花生物科技園注重對接國際市場及產業集群發展,提高農產品附加值。農業產銷班是臺灣最基層的農民組織團體,實現了規模化、企業化經營,同時還培育了一批現代化的農民及營銷人才。代表團每到一處,看到了臺灣農民和衢州農民一樣勤勞、善良、純樸、好客,主人們奉上茶水、捧出鮮果,令代表團成員深受感動。代表團一行走進田間、果園體驗民情,學習先進理念,令臺灣農民感到意外。李劍飛表示,要學習臺灣農業農村發展先進經驗,更好地發揮集群經營的優勢,提高農業生產專業化程度,加快推進我市“農民創業園”建設,實現共同發展;要把農業與文化、旅游相結合,進一步發展“山區經濟”。要更加重視產與銷的銜接,進一步加強對農村合作組織發展的引導扶持,提高農民的積極性。李劍飛還邀請他們有機會來衢州參加農博會。鄉情友情推進合作
親切的鄉音,濃郁的鄉情,深厚的友情,拉近了衢州與臺灣的距離。座談交流時,李劍飛說,近年來,廣大臺灣朋友與旅臺鄉親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宣傳推介衢州,為深化衢臺交流合作牽線搭橋,在促進衢臺交流合作上作出了積極貢獻。中華兩岸經貿文化發展促進會會長許水樹、南投縣觀光產業聯盟協會會長李吉田、衢州旅臺同鄉會聯誼總會會長張國棟、臺灣孔子后裔代表孔維勤等表示,要加強與衢州的聯系,進一步擴大宣傳衢州的投資環境、南孔文化和旅游資源,為加強與臺灣各方面的交流合作作出更大貢獻。此次赴臺交流,衢州代表團還與頂新集團、系統電子、旺旺集團等企業進行對接交流,尋求深化兩地產業合作的機遇。李劍飛向各位企業高管介紹了衢州經濟社會及產業發展的基本情況,并表示,衢州愿為企業家們提供一流的環境、一流的服務、一流的效率,實現雙方互利共贏;希望企業家們今后更多關注衢州,多到衢州走一走、看一看,到衢州投資興業,把衢州的項目做得更好。企業家們表示,衢州產業基礎好,區位優勢明顯,發展環境優良,將與衢州加強交流與理解,拓寬合作領域,提升合作水平,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2011孔氏南宗文化臺灣行”,不僅是文化交流之旅,更是鄉情友情之旅。彼此的情感真切交融、思想充分溝通,將為加快衢臺兩地在更寬領域、更高層次的合作發展開辟新空間、創造新機遇,推動衢州與臺灣兩地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