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4月11日訊 肩膀上扛著、手里拎著、或是兩個人抬著,或是用車子載著……昨天早晨6點左右,天剛放亮不久,但安吉縣城白茶臨時交易市場已熱鬧開來,來自各鄉鎮的茶農將自家炒制好的干茶拿過來,擺好攤位,準備開始一天的賣茶。
皈山鄉觀音橋村茶農王忠是來得較早的一位。和妻子一起將兩大袋子干茶小心翼翼地放在地上,一旁擺上一桿電子秤,兩人就坐下來等待收購商前來買茶。
每年都一樣,占得一席好攤位,收購商也會多來幾個,茶葉賣出去的機會也就多了很多。這是散戶賣茶普遍的想法。“一個多禮拜了,天天早上5點多就趕過來,為的就是能搶個好位置,”王忠說,今年除了自己的10畝茶山以外,還在別的小戶手上收來青葉,平均每天炒制50斤干茶拿來銷售。
大約過了一個小時,市場真正熱鬧了起來,從里到外,每個角落都站滿了人,甚至在附近一些空地,也有茶農擺起了攤位。叫賣聲、詢問聲、討價還價聲,穿插在來往的人群里,整個市場一下子就沸騰起來。
茶葉是一天一個價,當天的茶葉賣不出去,就意味著價值縮水。昆銅鄉茶農王女士最希望的是能快點賣掉手上的茶葉。“前兩天的干茶價格300多元一斤,最高的時候有五六百,價格在取決于茶葉質量的同時,還要看賣茶的周期,遲一天,就要低一些,今天的價格只有220元—280元/斤。”王女士有點焦急地說,今年采摘期又推遲了,或多或少對市場有點影響,希望帶來的干茶能快點賣掉,家里還有近千斤干茶等著賣出去。
在市場最左側的兩排內,記者發現,還有不少茶農正在賣“白茶龍井”。“全部都是從溪龍收購青葉,并在那邊炒制完帶過來的,別看我這里只有一袋子,昨晚花了20多臺機器同時炒制才完成的。”一位來自麗水的收購商指著攤位上的茶葉說道。經了解,這些干茶的售價每斤在400元左右,售價高于普通的安吉白茶。
采訪中,不少收購商表示前來選茶的最大愿望還是能夠淘到高品質茶葉。來自上海的收購商朱有勉告訴記者,他每年都會來安吉市場收購白茶,白茶的芽頭和顏色最為重要,2天下來,已成功收購了幾百斤干茶了。
短評:規模茶企有品牌、有渠道,茶葉最高銷價能達到6000元—8000元/斤,而散戶在干茶市場最高只能賣到600元—800元/斤。同樣的水土、同樣的品種,十倍的差價。散戶們少了什么?
茶園管理、采摘標準、制作工藝、品牌價值、銷售渠道……自產自銷的小農經濟模式與市場化經營的茶企之間,最直接體現的就是鮮明的價格差距,而價格差距帶給產業發展就是經濟損失,在外地白茶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的背景下,得益的不是茶農本身。雖然,安吉白茶是一大富民產業,但安吉白茶產業在散戶經營與產業化之間的抉擇,是時候做出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