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港產業不斷壯大,港口資源不斷地被轉化為建城資本――
2007年,該鎮全年財政總收入只完成1900萬元;2008年,則完成了5700萬元,增幅達300%;今年前9個月,就完成了財政總收入5629萬元。
依托大項目加快人口在鎮區集聚,由人口集聚帶來建城資本
健跳全鎮只有3.5萬人,散落在健跳港兩岸。
臨港產業的蓬勃興起,吸納了大量的農村人口走進工廠。據測算,近3年來,約有1.3萬-1.5萬人被集聚在以健跳鎮鎮區為中心的3公里-6.5公里范圍內。
那么,該如何進一步加大人口的集聚力度和密度呢?健跳鎮黨委政府的辦法是,重點抓好項目建設,以項目的落實,來推動城鎮人口的集聚。
健跳是一個集核電、火電、風電、潮汐電于一體的綜合能源區,經國內外200余批專家勘察論證,琴江兩岸可建大型電廠多個,終期裝機容量可達2000余萬千瓦,這里將是華東地區最大電力基地。
“近幾年來,健跳集鎮建設主要考慮與開發健跳港相符合,港城互動,與建設華東電力城相適應,張揚濱海個性。”健跳鎮鎮長金圣善說。
該鎮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著眼服務于大項目,不斷完善集鎮的規劃布局和功能定位。在大項目的帶動下,不但帶來了建城資金,更是帶動了人口不斷向城鎮中心集聚――
占地250畝的貓頭村核電移民小區場地已平整完畢,進場道路已著手施工,主體工程爭取年內動工;核電AP1000總承包部北面小區工程已完工;總投資3000萬元的國家核電三門現場綜合樓主體工程已結頂,到12月份竣工驗收。
“今年,僅核電AP1000員工宿舍樓完工,健跳集鎮新增人口三千余人。”王廣法說。
目前,該鎮正在積極爭取投資100億的中海油公司鉆探機械設備項目生產基地落戶健跳,以期待帶來更多的人口集聚。
利用市場機制,激活民間資本,吸引社會資本,建城資本不斷涌流而出
健跳鎮的城鎮建設和全國大多數鄉鎮一樣,遇到的首要問題是資金“瓶頸”。
2003年之前,健跳鎮財政總收入僅270萬元,相對于一個項目投入就達上千萬元、甚至上億元的建設資金,那只能算是滄海一粟。
但健跳鎮黨委、政府并沒有局限在政府投入這一點上,而是利用市場機制,激活民間資金,創出了一條“政府牽頭,多方籌資,以路帶房,以房補路,綜合開發,滾動發展”的城鎮建設新路。
隨著工業的發展,政府財政建設的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越來越多。目前,法庭、工商、國土、漁政等幾個公建項目加快了進場建設速度;健跳水廠擴容項目已委托設計單位設計;污水處理廠項目選址已落實,著手可研。
在政府財政資金的引領下,民間資金日益被激活――
鎮里積極爭取縣里土地指標傾斜,啟動中心大道部分區塊土地、原木材公司區塊土地,對外招拍掛,以土地滾動資金,推動集鎮建設;包裝健跳塘整治項目,向上爭取資金,對河道進行疏浚;利用市場機制盤活農村土地,置換出建城資金,推動城市建設;盤活對臺貿易市場、菜市場,采取市場化運作模式,籌建綜合性市場。
“目前,投資1.2億元的健農小區24幢房屋全部結頂,現正在粉刷外墻,預計2010年初能入住。”健跳鎮健農村黨支部書記陳孟富說。
據該鎮城建辦主任胡小華介紹,健農村是把村留用地進行了市場化運作后,才建起了這個擁有854套房屋的公寓式小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