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2月27日訊 今年春節,老家在安徽的李江決定留在麗水云和過年,因為由他主持的一個技術改造項目,最近進入了關鍵的測試階段。
“我在,大家心不會散,技改就能早點兒完成。”身為云和和一實業有限公司的“黨員技術先鋒隊”隊長,李江帶領著5名“技術尖兵”日夜奮戰在研發中心整整半年,終于成功地把軸承夾頭的精密度從過去的5絲改進到2.5絲。
根據和一公司的生產規模,36臺機床全部完成這項技術改造后,一年至少能為企業節約20多萬元的生產成本。“過程雖然艱難,但我們身為黨員,應該帶頭‘啃硬骨頭’,做好表率。”李江說。
作為云和縣新晉的“黨建強、發展強”先進企業,和一公司這群敢于迎難而上的黨員,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主心骨。
“無論作出怎么樣的決策,公司都會事先召開黨員大會,征求黨員們的意見,根據他們提出的合理化意見進行修改后,才會最終發布實施。”黨支部負責人高楊偉告訴記者,和一公司是云和縣最早成立黨組織的企業之一,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短短幾年間得到了全面發揮,“最優秀的員工如今基本都發展成了黨員,在企業創新發展過程中挑起了大梁。”
和一公司并非個例。在云和,以黨建為助力推進企業發展的“紅色方陣”,如今已頗具規模——通過不斷搭建服務平臺,政府、社區、企業、員工四個主體間形成了良性互動,而在互動中創新探索出的編組共建、行業共建、村企合建等靈活多樣的模式,則為黨組織的全面覆蓋奠定了現實的基礎。
“我們的目標,是讓每一位在‘兩新’組織中工作的黨員找到屬于自己的‘家’。”據云和縣委組織部負責人介紹,去年,云和把兩新組織黨員納入全縣黨員培訓規劃,并成功發展了62名入黨積極分子和14名黨員。通過開展“師徒結對”等活動,組織部門向兩新組織下派了71名黨建工作指導員,并建立了兩新組織黨建工作講師團,以專題培訓、集中輪訓等形式對黨務工作者進行全面培訓。
在云和全縣765家非公企業中,目前實現黨組織覆蓋的已有756家。而在100家新社會組織中,黨組織的組建率也達到了90%。如今在云和的兩新組織中,“黨員”已經成為一個無處不在的概念——從黨員公開承諾墻、“黨員示范崗”到“黨員責任區”,各黨支部通過激發黨員職工的先鋒模范意識和行動,引導其在重點項目建設、技術攻關、產品研發等方面發揮骨干帶頭作用,形成你追我趕、爭先進位的良好局面。
“黨建強、發展強,這話一點不假。”浙江振鵬工藝品有限公司負責人何玉林告訴記者,平時,黨員們負責把從職工中收集的意見與建議進行整理,集中向公司反映,與此同時,企業管理者則通過黨組織召開的企務懇談會,把生產經營重大決策和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事項通報給黨員,由黨員做好宣傳和解釋工作,事半功倍地促進企業的科學發展,“2012年,公司先后采納員工的合理化建議30多條,創造的經濟效益已經超過了1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