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4月12日訊 在占據我國出口茶葉半壁江山的浙江省,湖州是輸美總量第一、出口總量第二的重要出口茶葉加工區。據統計,今年一季度全市出口茶葉8278噸、貨值2440萬美元,總量與去年基本持平,金額同比增長23.40%。而其中出口歐盟茶葉1209噸、貨值485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5.53%和93.79%,歐盟市場的出口比重(以貨值計)從去年同期的12.66%躍升至19.90%,湖州茶葉在世界最嚴標準市場實現完美“逆襲”。
從去年出口的各市場分布情況來看,美國仍是湖州茶葉出口的最大市場,共出口1.6萬余噸、貨值2600萬美元,與上年相比實現小幅增長;傳統的非洲市場呈現較大程度的下降,僅出口9860噸、貨值3600多萬美元,與上年相比分別減少38%和28%,巨大的降幅讓不少企業連呼“傷不起”;而技術法規標準“門檻”要求最高的歐盟市場增幅最快,實現出口4330多噸、貨值1500萬美元,與上年相比分別增長17%和29%,成為增長新亮點,發展前景令人期待。
造成這種冷熱不均現象的原因有多種,一方面全球經濟持續低迷,國際上主要茶葉消費市場需求疲軟,國外大客戶的訂單數明顯下降;另一方面用工和原料價格不斷攀升,使企業生產成本大幅增加,加上人民幣匯率升值的不確定性影響,企業接單時觀望情緒較濃,出口意愿受挫。此外,以珠眉茶為主要產品的非洲市場量雖大,價卻低,提價空間有限,企業利潤越來越薄,行業普遍存在的惡性壓價競爭迫使部分企業放棄“低價跑量”經營路線,積極轉型,嘗試轉戰安全標準十分苛刻的歐盟市場,以追求更高的利潤率。
據了解,歐盟自2011年10月開始,出臺了一系列針對我國茶葉的新規定,加強了對中國輸歐茶葉的口岸檢驗,并連續通報我國茶葉農藥殘留超標,抑制了輸歐茶葉的正常貿易,使這個原本利潤率可觀的市場轉瞬間成為我國出口茶葉企業的夢魘之地。面對歐盟這一全球最嚴苛的技術性貿易措施,湖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發揮自身優勢,指導企業及時調整基地使用農藥種類,加強對輸歐茶葉的監控檢測,提醒企業加強與客戶的溝通,提高通關能力,暢通檢企交流渠道,有效應對危機,實現輸歐茶葉穩步增長。
在湖州檢驗檢疫部門的幫助下,我市企業憑著自身過硬的質量安全底氣,大踏步挺進這個目前世界上進口茶葉農藥殘留限量標準最嚴格的市場,實現強勁的逆市增長。僅浙江華大制茶有限公司一家企業去年出口歐盟茶葉就達到2600噸、貨值近1000萬美元,增幅達270%,成為拉動轄區食用農產品擴大出口的火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