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人口紅利日趨薄弱,企業用工難、用工貴問題愈演愈烈,而“機器換人”的熱潮則讓政府和企業思路一新。記者從市經信委了解到,我市根據省委、省政府“機器換人”工作相關部署,積極以企業自動化、信息化改造為抓手,多舉措助力企業推進“機器換人”,實現降本增效。
企業掀起技術改造熱潮
一座占地15平方米的像小房子一樣的機器,圓鋼從這頭緩緩進去,出來就成為一個個精準的氣門彈簧座產品。這是浙江黎明發動機零部件有限公司啟用的冷鐓成型生產線。“改造生產線后,生產效率起碼提高了10倍。”浙江黎明發動機零部件有限公司辦公室王主任告訴記者,以前用傳統生產方式,生產一個氣門彈簧座,要經回火、沖床、液壓等十幾道工序,一道工序至少要一個工人,一天也只能做幾千個產品。而新生產線一分鐘就可造出100個標準產品,只需要一個工人看管機器。
據介紹,這條冷鐓成型生產線從意大利引進,是目前國內生產該類產品最先進的設備。為提高氣門鎖片生產效率,該公司又采用國產設備自主研發了鎖片自動沖壓生產線,兩項技術改造項目,5條生產線共投資5000多萬元。
盡管技術改造投入巨大,但受益也良多。王主任說,平均每條生產線節能10%、提高優質品率15%以上、節省50%以上的人工,除了節省成本,尤為突出的是勞動生產率大幅提升,公司產值直接增長50%。
浙江黎明發動機零部件有限公司發生的變化,只是我市企業“機器換人”的一個縮影。
我市的岱美汽車零部件公司、海山密封材料有限公司等汽配企業,已廣泛使用“機器人焊接手”,一臺設備可抵5~6名焊接熟練工,提高了焊接精準度,整個生產效率提高了3倍以上。
在水產加工行業,貽貝脫殼自動化生產線改變了貽貝用手工剝殼的落后歷史,實現了貽貝加工從清洗蒸煮、貽貝殼粉碎、貽貝鹵汁回收一條龍生產。目前嵊泗縣共有該種規格不等的生產線12條,全部技改資金投入三千多萬元,加工能力提高1倍以上,按每臺生產線替代人工200人計,可減少用工2000人以上。
“機器換人”政策支持力度在加大
“機器換人”撬動了我市工業提檔升級,很大程度上還得益于政府“有形之手”的強力推動。據了解,我市、縣(區)兩級財政在工業資金安排中均出臺相關支持企業“機器換人”政策條款。普陀區針對企業“機器換人”在傳統技改貼息3%基礎上提高到5%;岱山縣為推進“機器換人”工作,提高了工業資金規模,將每年500萬元工業資金規模調整到每年1100萬元,對企業整條流水線改造補助上升到10%,對“機器換人”純設備補助提高至設備款的20%;市級資金也將工業技術改造項目重點傾向“機器換人”項目。
市經信委產業投資處負責人告訴記者,全市在重點引入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海洋新能源產業、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海水綜合利用產業、海洋電子信息產業等海洋戰略新興產業的項目時,強化項目投資,特別注重設備裝備占投資比例,在源頭上把好關,全面提高新落戶企業的自動化、信息化裝備水平。
今年以來,市經信委先后與中科院上海分院、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36研究所、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物聯網技術應用研究院等多家專業機構、研究所對接洽談,為全市“機器換人”工作提供扎實的技術載體和平臺。
相關閱讀>>
“機器換人”全面推進
在人口紅利日趨微薄的趨勢下,浙江各地市“機器換人”進程明顯加快。
據媒體報道,寧波諾布爾制衣有限公司引進120臺電腦織機后,工人數量從800人減為現在的不到百人;永康眾泰控股集團引進12臺全自動智能焊接機器人,生產線員工從120人減至30人,產品一次性合格率提高至99%;嘉興天之華噴織有限公司依靠先進設備,一年降低1700多萬元的工人工資。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浙江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從業人員下降1.4%,規模以上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2.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增長了10.3%。
據浙江省經信委調查,今年前4個月已完成工業技改投資1166億元,同比增長37.3%。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達60.6%,比去年同期提高了7個百分點。
這些都與浙江省層面的推動有關,去年底召開的浙江省經濟工作會議上,浙江省省委書記夏寶龍提出,浙江將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全面推進“機器換人”。
夏寶龍指出,浙江省長期存在的素質性結構性矛盾與當前宏觀環境變化交織在一起,使企業發展產業升級面臨更多困難,突出表現在多數企業從事傳統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處于產業鏈和價值鏈的低端。
而“機器換人”將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企業壓縮勞動力成本,提高自主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