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訊 寬敞的柏油路,立體的綠化帶,整潔的街道……昨日,江山市城南中學的姜老師相告,每當坐101路公交車途經東岳路區域時,總會感到賞心悅目,而兩年前,這里的環境臟亂差,坐車經過感覺很不爽。
姜老師“情緒指數”的變化,緣于東岳路延伸等工程的完成,而其背后,則是江山有力推進老城區“退二進三”工作。江山市工業基礎比較扎實,創業經商氛圍較濃厚。由于早期規劃滯后,許多工業企業就扎根在城區附近,其中經濟開發區城南片區就有20多家。廠多人雜,加上基礎設施配套不到位,環境污染、交通不暢等問題日益突出,企業另覓“金窩”的愿望與市民要求改善生態生活環境的呼聲,都越來越強烈。
為企業發展拓展空間,讓老城區舊貌換新顏。2009年開始,江山市先后制定了《老城區“退二進三”專項規劃》、《經濟開發區城南區“退二進三”規劃方案》等政策措施,明確提出在規劃區域內“逐步退出第二產業,重點發展第三產業”,進一步做活老城改造“生態經”,提升城市功能。
浙江江山三友電子有限公司原位于城南區,其廠房從上世紀70年代起逐步擴建,因缺乏科學規劃而散亂,不僅增加了各道工序之間的生產成本,也增加企業管理難度。2009年11月,該公司在基礎設施配套完善的山海協作園區購地270余畝,動工新建廠房。如今,公司廠區面貌煥然一新,實行了大規模的自動化設備改造,引進國外先進生產設備與專業技術研發人才,生產線由原來的48條增至65條,員工人數卻從原來的3000多人,減少到2000人左右,產能提升25%,年銷售額在搬遷后的兩年里增長近三分之一。
山海協作園區,一幢16層的公共租賃房主體部分已經完成,30多名工人正在安裝管道設施。“這是舊城改造和園區配套的重要項目,總投資5000萬元,建成后可容納1560人居住。”江山市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紀委書記江健介紹,如今老城區已有國光啤酒、雷士燈具等30多家規模較大企業進入工業園區,走上轉型升級之路。
工業企業退出老城區騰出城市用地后,東岳路、凝秀南路、江濱路、城西路等工程有力推進,一批交通節點隨即打通,行車難、停車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同時,中山小學、城關幼兒園遷建,城南中學、城東實驗學校建設等民生項目順利完成,一批商貿服務業大項目也先后建成。
本文衢州新聞網-衢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