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多家媒體報道了當前CPI漲幅已經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水平,居民對“負利率”時代的理財需求再次成為熱點話題。恒生銀行與花旗銀行這兩家外資銀行的高層人士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為人們理財提出了建議。
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行長關燕萍女士認為,在當前經濟形勢下,許多投資者對資產的保值需求不斷提高。但是她提醒人們注意要結合自身的年齡和生活目標,深入分析自己的投資理財需求,把長期投資和短期投資相結合。如果是風險承受力較弱的投資者就不能購買高風險高收益的理財產品,應該堅守穩健的投資策略。當前外資銀行推出了許多保本型和部分保本型理財產品,人們可以參考近年來的“普益財富—銀行理財產品收益能力排名表”,比較各銀行理財產品的表現,從中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此外,她認為,貸款也是居民重要的理財手段。當前房產投資仍是重要的投資方式,人們可以把房產留給子女,不過需要提示人們注意一定要了解自身的還款能力,不要造成新的風險。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行長兼消費金融業務總裁石安楠指出,去年上半年國內客戶的投資理財風格比較保守,到下半年經濟形勢轉好時,激進型的投資需求明顯上漲,各家銀行也推出了更多風格的理財產品,讓人們的選擇更多元化。對于財富處于積累階段的普通人來說,存款仍應該是首選,可以嘗試一些創新類的結構型存款產品。較富裕且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客戶可以嘗試選擇銀行推出的投資海外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的定向理財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