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澆灌施肥”與“解壓減負”雙管齊下
近日,證監會接連公布了近百家IPO預披露名單,我市的星光農機股份有限公司、德宏汽車電子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諾力機械股份有限公司3家企業均位列其中,這意味著這3家企業進軍資本市場已進入最后沖刺階段。
幾年前都還是個“小不點”,如今紛紛踏上了上市之路,這反映出我市扶持中小微企業的成效顯著。從市經信委獲悉,近兩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各項小微企業扶持和優惠政策,一方面通過減免稅費等舉措為企業“解壓減負”,一方面通過政府獎勵、項目補助等進行“澆灌施肥”,兩年累計向小微企業送出了超過17億元的“大禮包”,有力推動了小微企業成長壯大。
創建于2004年的星光農機即是其中典型之一。到2008年,公司年產聯合收割機僅約1000臺,其后公司大力自主創新進行技術攻關,不斷開發新產品,企業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知識產權獲得數在全行業位列三甲。 2009年,公司銷售收入即達到1.39億元,其后公司持續保持高速發展, 2012年公司銷售聯合收割機已達1萬多臺,銷量5年內增長了10倍。按照星光農機的IPO招股說明書,公司擬發行不超過5000萬股,募資實施總投資約5億元的年產2萬臺多功能高效聯合收割機項目,該項目達產后,年銷售收入將超過13億元,年利潤近2億元。在此過程中,該公司被列為我市2009年度“成長之星”給予重點培育發展,此舉有力推動了企業的成長壯大。
據市經信委有關人士介紹, 2008年以來,我市對小微企業發展越來越重視,并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舉措,重點扶持“成長之星”、建立“微小企業庫”、實施中小企業“百家成長千家培育”工程,以及設立小企業專項信用貸款、科技型中小企業集合貸款基金、中小企業應急周轉資金等。我市還專門建立了針對中小企業的公共服務平臺,以及一批省級小企業創業基地等。
去年,我市又推出了“隱形冠軍”培育計劃,確保到2016年最終育成50家左右的“隱形冠軍”梯隊。我市還針對中小企業一舉推出了十條“高含金量”政策,設立小微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對小微企業技術創新和投資項目進行獎勵和補助,加大信貸扶持力度等,其力度之大在全省尚屬罕見。
數據顯示,自2012年以來,全市享受稅收優惠的小微企業達18萬家次,共計金額約15億元,其中涉及暫免征收增值稅、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營改增等多項政策;我市對涉及小微企業的企業注冊登記費等25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實行三年免征,全市每年可減輕小微企業收費負擔超過1億元。另一方面,我市還加大財政支持小微企業力度,并積極向上爭取中小企業扶持資金。去年,市本級小微企業專項資金兌現約2000萬元,同比增長 33%;2012年以來,我市共爭取到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17個項目1245萬元。
此外,我市還通過政府采購項目訂單傾斜、拓寬融資渠道、對淘汰落后產能進行補助、員工培訓和人才引進等舉措,對小微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
種種舉措使我市小微企業得到快速發展壯大。數據顯示,我市培育出的52家“成長之星”中,近半企業取得跨躍式發展,其中9家企業進入全市重點骨干企業。有8家企業已經完成或正在進行股改,海振電子、瑞泰耐火材料則被大企業并購,四通環境正在籌劃并購重組事宜等。
據了解,今年我市將以“三型”小微企業為重點,進一步強化扶持政策落實,并實施分類指導;完善公共服務平臺功能,縣區配套建設一批小微企業園,加快小微企業創業基地建設,確保全年“上升規”企業200家;另外,新培育和認定10家細分行業“隱形冠軍”企業,帶動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
助推“小不點”快成長
得到“重磅”政策扶持,與明星企業平起平坐,享受“大好高”待遇……從過去不被重視,到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市委、市政府青睞,這是近年來我市小微企業的切身感受。
小微企業是我市工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占據了我市工業經濟總量的半壁江山,而且提供了6成以上就業崗位,其財政貢獻率達到4成,小微企業對于湖州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
近年來,我市針對小微企業推出了強有力的扶持政策,不斷創新舉措、強化服務、優化環境等,其目的正是引導、鼓勵和扶持小微企業做大做強;另一方面,小微企業則充分發揮其機動靈活、運作高效等特點,不斷創業、創新、創強,謀求更快速度和更高質量的成長。政企合力為我市小微企業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環境。
成長空間大、發展速度快,是小微企業的天然優勢。我們相信,在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在廣大小微企業主的共同努力下,必將有更多湖州小微企業成長為重點骨干企業、行業龍頭骨干企業,乃至明星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