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從市交通運輸局了解到,近日,臺州首部公路志——《臨海市公路管理志》,由西泠印社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書由臨海市公路管理局編纂,填補了臨海地方志叢書無公路專業志空白,也為全省公路文化建設豐富了內容。
據了解,《臨海市公路管理志》全面、系統地記載了臨海人民80年(重點記載了從1949年至2013年共64年間)臨海市公路建設和養護管理發展的歷程和實況。全書共分9章33節,收有歷史圖片143幅,字數約50萬字,包括“述、記、志、圖、表、錄”6種志書體例。
“2010年6月,我們正式啟動編纂工作,先后共有三四十人參與其中。”臨海市公路管理局辦公室主任袁曉東說,幾年來,編輯人員通過調查訪錄和翻閱檔案,在大量歷史材料中篩選出精要內容,以國家《公路法》為依據,從專業志的特點和志書的編纂要求,將公路發展歷史、公路管理、公路養護、路政管理、安全管理等分章立篇,如實編纂。
《臨海市公路管理志》濃墨重彩地記述臨海幾代公路人,如何從簡陋工具的人力養護到機械化操作,從砂石路到白改黑路面改造,從重丘山嶺到隧道化,從文明路創建到打造“五型”路目標,編織出高級、次高級的現代公路網。
從志書看,新中國成立后,臨海首先建成甬臨、臨仙縣際省道公路,然后發展縣內通區鄉公路,至20世紀80年代末以“民辦公助、民工建勤”修筑了352公里縣鄉道。
尤其是改革開放后,在省、市公路部門的統一規劃下,臨海境內104國道改線,部分縣道升格改造成省道,加原甬臨、臨石等省道共有4條省道在臨海交匯,市內實現鄉鄉通公路。
進入21世紀,臨海的公路網實現三大跨越,即高速公路從零的突破到十字交叉,“康莊工程”實現村村通和主干道達到無嶺隧道化。至2014年,臨海全市通車里程達2274.955公里,為新中國成立前的34.5倍,公路密度為106公里/百平方公里,躍上全省先進行列。
“這是一部專業特色鮮明、內容豐富翔實、文圖表并茂的地方公路發展、管理的史料專著,它填補了臨海地方志叢書無公路專業志空白,也為全省公路文化建設豐富了內容。”浙江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李良福在序言中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