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委書記丁紅都談南沙建設藍圖——
國際郵輪母港綜合體預計在2019年建成、軌道交通1小時直達珠三角主要城市、“三高三快”40分鐘直通廣州中心城區、南沙區超過一半的面積將被劃定為生態控制區……9月6日,廣州南沙新區迎來4周歲生日之際,廣州市委常委,南沙開發區(自貿試驗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南沙區委書記丁紅都就如何貫徹落實市委十屆九次全會精神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南沙區將堅持統籌規劃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強化與中心城區便利快捷的交通聯系,計劃成為高端高質高新產業集聚、與國際營商規則充分接軌、綠色宜居功能完備的廣州城市副中心。
關鍵詞:城市副中心 “雙區”之后獲得又一個重大利好
8月4日、5日召開的廣州市委十屆九次全會指出,南沙地處珠三角幾何中心,疊加國家新區、自貿試驗區、“一帶一路”、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等戰略機遇,擁有區位優越、生態良好、制度創新等優勢,具備建設城市副中心的基礎和條件。
對此,丁紅都表示,被確定為廣州城市副中心,是南沙區繼獲批國家新區、成為廣東自貿試驗區核心區域、進入“雙區”疊加發展新階段之后,獲得的又一個重大利好,是南沙在廣州發展大局中的“新定位”。這一定位清晰描繪了廣州未來之城的現實形態,明確了南沙城市建設的目標與路徑,厘清了廣州中心城區與南沙濱海新城的關系,回答了南沙要建什么樣的城市以及怎樣建設的根本性問題。
丁紅都說,南沙將立足廣州、依托珠三角、連接港澳、服務內地、面向世界,以自貿試驗區為根本,把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港區、國家高新區等多重國家功能區戰略功能統籌落實到國家新區開發建設中,建設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綜合服務樞紐。堅持統籌規劃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強化與中心城區便利快捷的交通聯系,成為高端高質高新產業集聚、與國際營商規則充分接軌、綠色宜居功能完備的廣州城市副中心。
關鍵詞:1小時城市圈 打造珠三角區域綜合交通樞紐
丁紅都說,南沙區將統籌推進港口、軌道交通、高快速路網、市政道路和商務機場建設,完善南沙區連接廣州中心城區、周邊地區和區內交通三個層次的快捷通道,形成外部大循環、內部小循環的格局,構建和強化海陸空綜合交通體系,打造珠三角區域綜合交通樞紐。
在軌道交通方面,南沙區將重點布局快速直達港澳及周邊城市的軌道交通線路,加快推進地鐵18號線、22號線等城市軌道,以及廣中珠澳城際、灣區東線、中南虎城際、肇順南城際等城際軌道和深茂鐵路等國家鐵路建設,實現30分鐘快速直達廣州中心城區以及深圳、東莞、中山、佛山等鄰近城市,l小時到達珠三角主要城市。在高快速路和市政道路方面,將加快推進40分鐘快速連接中心城區的“三高三快”高快速通道建設等。真正讓南沙從珠三角地理幾何中心邁向區域綜合交通中心,構建1小時城市圈。
關鍵詞:制度創新 探索貿易體制機制獲142項成果
市委十屆九次全會提出,要加快建設廣州南沙城市副中心,推進制度創新,在投資、貿易、金融、科技等領域先行先試,把南沙建設成為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的引領區和示范區。
對此,丁紅都表示,南沙將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建設國際創新樞紐主要承載區,對接廣州科技創新走廊和珠三角科技創新中心,完善“一軸六區”總體布局,以慶盛、慧谷、明珠科技城、珠江東、萬頃沙和三民島等六大基地為重點,推進南沙新區科技創新軸線建設。自去年4月21日廣東自貿試驗區掛牌成立以來,南沙還積極圍繞“積極探索建立與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體制機制”,大力開展制度創新,在促進投資便利化、貿易便利化、市場準入行政審批改革等方面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142項創新成果。
關鍵詞:現代產業基地 融資租賃有望形成千億元產業
丁紅都稱,南沙將按照市委十屆九次全會部署要求,從優質高效發展現代服務業、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等三大方面入手,突出海洋經濟和智慧經濟特色,以航運物流、高端制造、金融商務、科技創新、旅游健康等領域為重點,構建以生產性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引領廣州乃至廣東產業未來發展。
自貿試驗區掛牌成立以來,融資租賃和跨境電商等新業態已成為南沙特色產業集聚的生力軍。截至今年7月底,南沙區共有154家融資租賃企業落戶開展經營業務。南沙已成為廣州乃至華南地區融資租賃業發展最快的地區,有望在明年形成千億元級的融資租賃產業集聚區,打造中國融資租賃“第三極”。航運金融也是近年來發展突飛猛進的一個特色產業。今年頭7個月,位于南沙的廣州航運交易有限公司累計完成船舶交易301艘,交易額近8億元。
關鍵詞:粵港澳優質生活圈 過半地塊將被劃為一二級生態區
去年7月廣州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編制的全市各區(縣級市)環境競爭力評價報告中,南沙環境競爭力在全市排第一位。今年9月1日,南沙開發區國土資源和規劃局對南沙新區城市生態控制線進行公示,將來南沙超過一半以上的面積將被劃定為一、二級生態控制區,在全區構建“四心兩片、多廊成網”的生態安全格局。生態控制區內嚴格限制生產建設活動,原有合法建設項目也將由政府給予補償的方式,鼓勵其外遷。
丁紅都稱,在建設現代化濱海新城進程中,南沙將以國際化、高端化、精細化和品質化為目標,堅持高標準建設,更加注重建設質量和集約高效,增強城市綜合承載力和輻射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突出濱海新城風貌,優化生態空間格局,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南沙濱海新城建設,構造山水生態綠化網絡。打造高品質空間載體,營造干凈整潔、平安有序的城市環境,提升適宜居住、適宜創新創業創造的城市品質,建設品質與特色兼具的國際化濱海城市,打造粵港澳優質生活圈。
南沙郵輪游 實現“零的突破”
8月26日,廣州國際郵輪母港綜合體正式動工,標志著南沙區在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領域取得又一重大進展。該項目總投資約150億元,占地超過23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超過86萬平方米。規劃建設內容包括郵輪碼頭、航站樓、航運大廈、濱水商業、商務公寓及住宅等。其中,郵輪碼頭岸線長770米,擬建設1個10萬總噸和1個22.5萬總噸的郵輪泊位,預計2019年建成試運營。
今年是廣州郵輪母港發展元年,郵輪游在南沙實現零的突破,助推廣州一躍成為全國旅客規模第二大郵輪城市。自今年初南沙開通常態化郵輪航線后,南沙郵輪旅客出現“井噴”。截至7月底,南沙累計運營出入境郵輪61艘次、出入境旅客共計20.5萬人次。預計全年靠泊郵輪102艘次,接待出入境旅客有望突破30萬人次。國際郵輪母港綜合體建成投入使用后,年旅客通過能力預計達75萬人次。
國際郵輪母港綜合體預計在2019年建成、軌道交通1小時直達珠三角主要城市、“三高三快”40分鐘直通廣州中心城區、南沙區超過一半的面積將被劃定為生態控制區……9月6日,廣州南沙新區迎來4周歲生日之際,廣州市委常委,南沙開發區(自貿試驗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南沙區委書記丁紅都就如何貫徹落實市委十屆九次全會精神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南沙區將堅持統籌規劃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強化與中心城區便利快捷的交通聯系,計劃成為高端高質高新產業集聚、與國際營商規則充分接軌、綠色宜居功能完備的廣州城市副中心。
關鍵詞:城市副中心 “雙區”之后獲得又一個重大利好
8月4日、5日召開的廣州市委十屆九次全會指出,南沙地處珠三角幾何中心,疊加國家新區、自貿試驗區、“一帶一路”、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等戰略機遇,擁有區位優越、生態良好、制度創新等優勢,具備建設城市副中心的基礎和條件。
對此,丁紅都表示,被確定為廣州城市副中心,是南沙區繼獲批國家新區、成為廣東自貿試驗區核心區域、進入“雙區”疊加發展新階段之后,獲得的又一個重大利好,是南沙在廣州發展大局中的“新定位”。這一定位清晰描繪了廣州未來之城的現實形態,明確了南沙城市建設的目標與路徑,厘清了廣州中心城區與南沙濱海新城的關系,回答了南沙要建什么樣的城市以及怎樣建設的根本性問題。
丁紅都說,南沙將立足廣州、依托珠三角、連接港澳、服務內地、面向世界,以自貿試驗區為根本,把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港區、國家高新區等多重國家功能區戰略功能統籌落實到國家新區開發建設中,建設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綜合服務樞紐。堅持統籌規劃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強化與中心城區便利快捷的交通聯系,成為高端高質高新產業集聚、與國際營商規則充分接軌、綠色宜居功能完備的廣州城市副中心。
關鍵詞:1小時城市圈 打造珠三角區域綜合交通樞紐
丁紅都說,南沙區將統籌推進港口、軌道交通、高快速路網、市政道路和商務機場建設,完善南沙區連接廣州中心城區、周邊地區和區內交通三個層次的快捷通道,形成外部大循環、內部小循環的格局,構建和強化海陸空綜合交通體系,打造珠三角區域綜合交通樞紐。
在軌道交通方面,南沙區將重點布局快速直達港澳及周邊城市的軌道交通線路,加快推進地鐵18號線、22號線等城市軌道,以及廣中珠澳城際、灣區東線、中南虎城際、肇順南城際等城際軌道和深茂鐵路等國家鐵路建設,實現30分鐘快速直達廣州中心城區以及深圳、東莞、中山、佛山等鄰近城市,l小時到達珠三角主要城市。在高快速路和市政道路方面,將加快推進40分鐘快速連接中心城區的“三高三快”高快速通道建設等。真正讓南沙從珠三角地理幾何中心邁向區域綜合交通中心,構建1小時城市圈。
關鍵詞:制度創新 探索貿易體制機制獲142項成果
市委十屆九次全會提出,要加快建設廣州南沙城市副中心,推進制度創新,在投資、貿易、金融、科技等領域先行先試,把南沙建設成為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的引領區和示范區。
對此,丁紅都表示,南沙將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建設國際創新樞紐主要承載區,對接廣州科技創新走廊和珠三角科技創新中心,完善“一軸六區”總體布局,以慶盛、慧谷、明珠科技城、珠江東、萬頃沙和三民島等六大基地為重點,推進南沙新區科技創新軸線建設。自去年4月21日廣東自貿試驗區掛牌成立以來,南沙還積極圍繞“積極探索建立與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體制機制”,大力開展制度創新,在促進投資便利化、貿易便利化、市場準入行政審批改革等方面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142項創新成果。
關鍵詞:現代產業基地 融資租賃有望形成千億元產業
丁紅都稱,南沙將按照市委十屆九次全會部署要求,從優質高效發展現代服務業、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等三大方面入手,突出海洋經濟和智慧經濟特色,以航運物流、高端制造、金融商務、科技創新、旅游健康等領域為重點,構建以生產性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引領廣州乃至廣東產業未來發展。
自貿試驗區掛牌成立以來,融資租賃和跨境電商等新業態已成為南沙特色產業集聚的生力軍。截至今年7月底,南沙區共有154家融資租賃企業落戶開展經營業務。南沙已成為廣州乃至華南地區融資租賃業發展最快的地區,有望在明年形成千億元級的融資租賃產業集聚區,打造中國融資租賃“第三極”。航運金融也是近年來發展突飛猛進的一個特色產業。今年頭7個月,位于南沙的廣州航運交易有限公司累計完成船舶交易301艘,交易額近8億元。
關鍵詞:粵港澳優質生活圈 過半地塊將被劃為一二級生態區
去年7月廣州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編制的全市各區(縣級市)環境競爭力評價報告中,南沙環境競爭力在全市排第一位。今年9月1日,南沙開發區國土資源和規劃局對南沙新區城市生態控制線進行公示,將來南沙超過一半以上的面積將被劃定為一、二級生態控制區,在全區構建“四心兩片、多廊成網”的生態安全格局。生態控制區內嚴格限制生產建設活動,原有合法建設項目也將由政府給予補償的方式,鼓勵其外遷。
丁紅都稱,在建設現代化濱海新城進程中,南沙將以國際化、高端化、精細化和品質化為目標,堅持高標準建設,更加注重建設質量和集約高效,增強城市綜合承載力和輻射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突出濱海新城風貌,優化生態空間格局,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南沙濱海新城建設,構造山水生態綠化網絡。打造高品質空間載體,營造干凈整潔、平安有序的城市環境,提升適宜居住、適宜創新創業創造的城市品質,建設品質與特色兼具的國際化濱海城市,打造粵港澳優質生活圈。
南沙郵輪游 實現“零的突破”
8月26日,廣州國際郵輪母港綜合體正式動工,標志著南沙區在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領域取得又一重大進展。該項目總投資約150億元,占地超過23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超過86萬平方米。規劃建設內容包括郵輪碼頭、航站樓、航運大廈、濱水商業、商務公寓及住宅等。其中,郵輪碼頭岸線長770米,擬建設1個10萬總噸和1個22.5萬總噸的郵輪泊位,預計2019年建成試運營。
今年是廣州郵輪母港發展元年,郵輪游在南沙實現零的突破,助推廣州一躍成為全國旅客規模第二大郵輪城市。自今年初南沙開通常態化郵輪航線后,南沙郵輪旅客出現“井噴”。截至7月底,南沙累計運營出入境郵輪61艘次、出入境旅客共計20.5萬人次。預計全年靠泊郵輪102艘次,接待出入境旅客有望突破30萬人次。國際郵輪母港綜合體建成投入使用后,年旅客通過能力預計達75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