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倒逼,普陀區一批民營企業緊貼市場搞技術創新,并積極申報專利,逐步從“制造”向“創造”轉型,效益得到了明顯攀升。記者昨從普陀區科技部門獲悉,去年該區企業專利申請量首次突破了100件,且呈現出越來越“熱”的趨勢。
浙江中久節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建筑保溫材料及研發的企業。在近3年時間內,靠著推陳出新的“中久”牌建筑外墻節能保溫材料,市場份額不斷擴大,今年1~5月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0%。“別人沒有的你有,不僅少了競爭,而且利潤也不錯。 ”公司董事長李偉國對記者說,他們公司最新研發的腔體式保溫裝飾板節能要求達到了65%。借助不斷創新產品,企業將逐步實現轉型升級。
記者昨在該企業看到,一批新產品正發往外地。據介紹,由該公司自主研發的腔體式保溫裝飾板具有導熱系數低、強度高、耐久性好、施工簡便的特點,目前已獲得國家知識產權認定的實用新型專利。在獨占全省市場的同時,還將銷售網絡遍布全國各大城市,已廣泛應用于大型商廈、醫療大樓、高檔酒店等項目。
距離中久公司不到1000米的浙江欣亞磁電發展有限公司,借助施耐德電氣的平臺,在國際品牌引導下,不斷提高自身產品質量和技術含量。從2008年下半年至今,企業先后投入5000余萬元研發經費,平均每年推出兩款以上新產品,不僅穩住了國外市場,今年國內市場的占有率同比也增長了35%以上。據介紹,目前欣亞公司擁有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專利授權2項,今年一口氣又申報了3項專利。
據了解,從2006年至今,普陀區專利申請保持年均遞增30%以上,去年專利申請量首次突破100件,其中專利授權54件、發明專利6件、實用新型42件。“相比外省市雖然這個數據還有些偏小,但其受追捧的趨勢已越來越明顯。 ”普陀區科技局有關負責人說,在以往,“普陀制造”中有一半以上都銷往國際市場,但一直以來各出口企業均以貼牌加工為主,缺少核心技術,不少企業只是“組裝車間”或“加工基地”。“‘專利熱’逐漸在普陀興起,預示著普陀企業開始逐步從‘制造’向‘創造’轉型。 ”
據悉,為引導企業轉型升級,普陀區近年來大力實施以知識產權為基礎的自主創新戰略,相繼推出了專利預警平臺、專利質押貸款、安排科研專項經費等政策和服務舉措,以培育企業核心知識產權,增強專利貯備,提升企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