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決勝“十三五”、實現全面小康的開局之年,廣東各地表現如何呢?記者梳理各地市《政府工作報告》和統計部門的數據,發現從地區生產總值(GDP)增速來看,除了肇慶、揭陽、韶關、陽江低于或等于全國,其余17個地市均高于全國。
對照各地2016年年初《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目標,全省有14個地市沒有完成目標,經濟增速放緩。好在總量前四位的廣州、深圳、佛山、東莞表現穩中有進,GDP增速逐季提高。
對比2016年和2017年各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GDP增速目標,有13個地市在今年調低了GDP增速目標。
廣州深圳GDP差距縮小
廣東2016年經濟總量前十的城市,依次為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惠州、中山、茂名、湛江、江門、珠海,珠三角地區占到8席。從排位來看,2015年與2016年沒有明顯變化,唯一的變化就是汕頭與揭陽調了一下位。
就經濟體量而言,廣州、深圳是省內絕對的老大、老二。經初步核算,廣州2016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9610.94億元,而深圳2016年全市實現GDP為19492.60億元,分別繼續居內地大中城市第三位、第四位。兩市GDP之和為39103.54億元,占到全省(79512.05億元)半壁江山。而且,廣州、深圳GDP總量比全國17個省(市、自治區)都還要高。
值得注意的是,廣州、深圳之間的GDP差距進一步縮小,2016年深圳GDP總量僅比廣州低118.34億元,創下歷史新低。
從GDP增速來看,深圳2016年比上年增長9.0%,增速分別高于全國、全省2.3個和1.5個百分點,居全省各地市第一;廣州2016年同比增長8.2%,增速分別較全國(6.7%)、全省(7.5%)高1.5個和0.7個百分點,居全省各地市第六位。
2016年,全省GDP增速最低的是肇慶,全年僅增長了5%,比2016年目標值低了3.5個百分點,比2015年低了3.2個百分點。該市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就指出,該市“GDP增速明顯放緩,部分主要經濟指標未能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實際上,相較于2015年,全省2016年僅有深圳、汕頭、東莞、河源、韶關5個城市GDP增速提高了,其余16個城市均降低了。而且,5個城市提高的幅度在0.1-0.5個百分點之間,相對而言下降的幅度則要大一些,8個城市下降的幅度在1個百分點以上,最高的肇慶達3.2個百分點。
總體來看,珠三角地區表現要好于粵東西北地區,粵東西北地區GDP增速放緩更明顯:全省21個地市中,有7個城市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其中深圳、汕頭是超額完成,廣州、佛山、珠海、東莞、河源是剛好完成;其余14個地市均沒有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其中韶關、湛江、肇慶、潮州4地2016年GDP實際增速距離目標值均超過3個百分點。
13市GDP年度目標調低
在2017年的廣東各個地級市《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提出了自己的小目標。記者梳理各地《政府工作報告》發現,2017年GDP增速年度目標任務最高的是汕頭,為“9%以上”,其次為潮州的“9%”,再者為湛江的“9%左右”。
相較于2016年所定的年度目標任務,各地市今年GDP增速目標值整體降低,其中僅有2市今年目標值高于去年,6市今年目標值與去年持平,其余13市今年目標值均低于去年所定目標值。
不過,廣東18個地市提出的2017年度目標任務值,要高于或等于2016年實際增速。其中,粵東西北地區12個地市全都提出本年度增速要高于2016年實際增速。像潮州2016年GDP實際增速為7.1%,而今年提出的年度目標任務為9%;韶關2016年GDP實際增速為6.3%,而今年提出的年度目標任務為8%。
珠三角9個地市情況則要稍微復雜,其中廣州、深圳、珠海三市提出的2017年GDP增速目標值,要比2016年實際完成值低;東莞、佛山、惠州提出年度任務值與2016年實際完成值相當,而江門、中山、肇慶則是目標值要高于完成值。
像深圳2016年GDP增長9%,而今年目標設定為8.5%左右。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認為這說明深圳現在的發展不只講求速度,更加追求質量。廣州2016年GDP增長8.2%,今年GDP目標設定為8%左右,廣東省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陳鴻宇認為,8%這一增速體現廣州“穩中求進”的愿望,有樂觀一面,也面臨內外部不確定性因素構成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