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時間:2020年05月28日
信息來源:
東莞未來五年將推出50平方公里產業用地全球招商
從“助企撐企15條”到“投資松綁30條”,2月份以來東莞推出一攬子扶持措施,全力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努力化危為機。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東莞市委書記梁維東接受南方都市報專訪。梁維東表示,隨著疫情防控成效不斷鞏固,全市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加快釋放,經濟基本盤正呈現企穩回升勢頭。
梁維東表示,以戰時狀態加強經濟運行監測調度,充分發揮50億元財政專項資金作用,撬動超過1000億元社會資本,加快推進5G網絡、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領域新基建項目布局和建設,未來五年統籌推出50平方公里產業用地用于全球招商,全力維護經濟社會大局穩定,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經濟基本盤正呈現企穩回升勢頭
南都:東莞制造業立市,且外向型經濟特點突出,本次疫情對東莞經濟的影響主要有哪些?
梁維東:受疫情沖擊影響,一季度東莞主要經濟指標與全國全省一樣,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特別是東莞經濟對外依存度高,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國際貿易投資萎縮等對我們產生了不利影響。
目前,東莞已構建戰時狀態的經濟運行監測調度指揮體系,篩選出5000多家重點關注企業確立穩企業保市場主體的基本盤,統籌設立了50億元財政專項資金、撬動超過1000億元社會資本保企業促復蘇穩增長,目前首批扶持資金已經撥付到符合條件的企業,同時出臺了“助企撐企15條”“穩外貿20條”“投資松綁30條”等一攬子扶持措施,形成了36個市級指導組和每個重點企業有一個駐企專員、一名融資顧問的幫扶網絡,聚焦重點關注企業,全力穩住產業鏈核心和產業集群龍頭,帶動中小微企業克服困難挑戰。
隨著疫情防控成效不斷鞏固,全市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加快釋放,經濟基本盤正呈現企穩回升勢頭。4月當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1%,增速比上月提高13.9個百分點。
南都:東莞將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確保完成今年的穩增長任務?
梁維東:全力落實國家和省市一攬子幫扶政策,充分發揮50億元財政專項資金作用,撬動超過1000億元社會資本,完善企業幫扶網絡和幫扶機制,確保政策落到企業急需處、發展關鍵處。
千方百計幫助企業穩住歐美市場訂單,強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經貿合作,大力引導企業出口轉內銷。同時,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大力補齊電子信息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等突出短板,全力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
加快推進5G網絡、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領域新基建項目布局和建設,全力支持優質企業尤其是制造業企業增資擴產,未來五年統籌推出50平方公里產業用地用于全球招商。
全面提高項目審批效率,進一步為投資“松綁”。提升制造業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推進與中科院合作共建松山湖科學城,攜手深圳光明科學城打造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保障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貧困勞動力等重點群體就業。深入實施“十百千萬百萬”人才工程,爭取今年完成三年計劃的既定目標,推動100萬人提升技能學歷素質,著力建設“技能人才之都”。
年內實施100項重點民生事項
南都:今年東莞市政府一號文聚焦民生保障,最快會在哪些方面實現突圍?
梁維東:東莞已經制定了30條民生政策,以市政府一號文的形式出臺,并對應梳理形成年內實施的100項重點民生事項。
在醫療和公共衛生方面,將總結汲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經驗,加快醫療衛生體系補短板,大力推進現代化高水平醫院、5所區域中心醫院建設。
在教育方面,今年起將逐步啟動新建改擴建公辦中小學227所,計劃總投資約300億元,力爭至2022年完成建設126所,增加學位12.74萬個,基本扭轉學位供給不足的被動局面;加快大灣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東莞)等高水平院校建設,以高等教育的高水平發展促進人才的集聚和培育。
在交通方面,抓緊研究廣深第二高鐵東莞始發樞紐站方案,大力推進軌道交通1號線、贛深高鐵、莞番高速等一批道路交通項目建設,加強交通擁堵整治,推進停車資源共享和提供誘導服務,提升市民出行體驗。
在污染防治方面,全面抓好茅洲河、石馬河、東引運河、東江下游片區等四大重點流域綜合整治,確保4個國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同時堅決完成大氣臭氧濃度達標任務,加快補齊固廢處置短板,全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在民生兜底保障方面,將探索建立與常住人口掛鉤的公共服務供給體系,不斷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升市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在脫貧攻堅方面,將繼續全力推進對口云南省昭通市東西部扶貧協作和省內對口幫扶韶關、揭陽各項任務,堅決啃下最難啃的硬骨頭。
持續深化市直管鎮體制改革和機構改革
南都:2019年,東莞市直管鎮體制迎來重大改革,設立松山湖功能區、水鄉功能區,當前獲得哪些成果?
梁維東:為更好適應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需要,發揮市直管鎮體制獨特優勢,經省委同意,2019年東莞正式啟動實施優化市直管鎮體制改革,以松山湖、水鄉兩個功能區為試點,配套出臺“1+15”系列文件,下放市級事權168項,鎮街的發展活力得到進一步激發。
我們將以松山湖、水鄉兩個功能區為試點,持續深化市直管鎮體制改革和機構改革,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堅持問題導向、問計基層,深入推進簡政放權,進一步優化事權下放清單,完善改革制度設計,深化鄉鎮街道體制改革,努力實現更科學、更有力的統籌,確保最大限度激發市直管鎮體制活力。
加快大灣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東莞)建設
南都:原來53.3平方公里的中子科學城優化調整為90.52平方公里的松山湖科學城,東莞如何用好松山湖科學城?
梁維東:東莞將以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為契機,深度參與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不斷提升創新能級。加快推進與中科院共建松山湖科學城,有力推動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建設,持續引進國內外大院大所,完善新型研發機構提質增效專項政策;加快大灣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東莞)建設,充分利用散裂中子源大科學裝置,發揮材料實驗室、高校院所、新型研發機構、龍頭創新型企業的作用,推動研發前移,開展原創性研究,推進基礎科學研究和產業技術創新融合發展;開展瞪羚企業、百強創新型企業遴選和扶持,培育創新型企業梯隊;啟動“十大戰略科學家團隊”引進計劃,圍繞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領域,年內引進更多戰略科學家團隊項目。
南都:東莞市承擔廣東省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實驗區的建設重任,推出了政策組合拳,如何取得突破性進展?
梁維東:制造業是東莞的立市之本。去年省同意東莞建設廣東省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實驗區,賦予我們“當好探路先鋒”的光榮使命,允許我們在新舊動能轉換、拓展產業空間、優化人才發展和政務環境等方面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
我們將進一步解放思想、積極探索,協同解決一批歷史問題,全面釋放實驗區建設的強勁效應,推動技術、人才、資金、土地等關鍵供給要素加速向先進制造業集聚,切實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加快建設先進制造強市。
接下來將全力爭取在四個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一是加快推進與中科院合作共建松山湖科學城,以深圳光明科學城為主陣地攜手打造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加快大灣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東莞)建設,加快補齊源頭創新短板,以此牽引帶動高層次人才和高端研發機構加速集聚。
二是加快推進5G網絡、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領域“新基建”項目布局和建設。
三是在大力拓展產業發展空間方面,將嚴守420平方公里的工業保護紅線,加強土地收儲整備,確保今年完成市鎮兩級土地收儲10000畝以上,完成鎮村工業園“工改工”拆除整理7500畝的目標,打造一批新型產業社區。
四是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將深入實施“十百千萬百萬”人才工程,深入開展審批服務流程再造,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努力實現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
來源:南方都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建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