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8月25日訊 八月盛夏,山區群眾的創業熱情,就像漫山遍野的綠色那樣,生機勃發。
8月20日上午,景寧畬族自治縣敕木山村黨支部書記雷華亮,從縣城農業銀行的ATM機上取出了3萬元貸款。他指著手里的惠農卡說:“卡里的5萬元貸款余額就是我種植茶葉的流動資金,取錢開始計息,手里有余錢,又可隨時把賬還上,靈活得很!”
像雷華亮這樣的持卡農民,已經成為新農村建設中的一個新興群體。借助于創新型的金融服務,他們的山林、房產、茶園等資產都成為銀行抵押物。金融支農的各項舉措,就像一支點金棒,打開了農民創富的大門。
省時、省力、省錢,IC卡、銀行卡飛進尋常農戶家
入夏以來,慶元縣隆宮鄉黃坑村村民陳友武接到了一張生產竹模板的訂單。因為手頭流動資金不足,他想到了家里的3畝毛竹林。
帶著“林權IC卡”,他來到鄉林業站。工作人員通過電腦登錄林權信息管理系統,查看陳友武家毛竹林地的面積、樹種、蓄積量、立地條件綜合評價、核定資產價值等信息。根據卡上明確注釋的每畝竹林所能貸出的最高款額,不到2個小時,陳友武就在信用社貸到了2萬元資金。
隆宮鄉鄉長胡元勝告訴記者,過去林農申請貸款,得先從村委會出具權屬證明,在實地評估后經縣林業局審核、隆宮鄉信用社簽署意見、屏都中心信用社簽署審核意見、縣信用聯社審批、縣林業產業公司收入林權證擔保、農戶與鄉級信用社簽訂反擔保還款合同、信用社發放款項等諸多程序。林農在村、鎮、縣城之間至少得經過兩個來回才能貸到款。“整個過程下來,一般需要7-15天時間,費時費力不說,還費錢。”胡元勝說。
從2009年開始,一張小小的“林權IC卡”,以數字檔案的形式記錄了林農擁有林權的各種信息,還給出了精確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林農憑這張卡及金融部門發放的信用戶貸款證,就可以直接辦理林權抵押貸款。
金融林改攜手,使山林真正成為林農隨時可以提錢的“小銀行”。
“別小看這張卡,它至少能省兩三百元的成本。”林農鮑振平告訴記者,有了“林權IC卡”,不僅免除了翻山越嶺的辛苦和復雜麻煩的手續,貸款月息還不到7厘,非常實惠。
截至目前,全市47.8萬本林權證信息全部錄入電腦,完成林權勘界1873萬畝,占應勘界面積的87%。到7月底止,全市發放林權抵押貸款13414筆、共7.71億元,同比增長204%,林權抵押貸款余額達到11.03億元,惠及2.26萬戶農民。
除了慶元的“林權IC卡”,各地農戶的房產、茶園甚至石雕,都成為銀行認可的抵押物。
景寧縣敕木山村外出開超市的群眾,聽聞村黨支部書記雷華亮的介紹,紛紛從北京、天津返鄉辦惠農卡。麗水市農行縣域服務部負責人麻躍飛說,群眾看中惠農卡一是門檻低,只要是農業戶口,遞交身份證和申請報告就能辦理惠農卡;二是操作簡便,持卡人獲得授信額度后,可在網點或通過自助機具辦理農戶小額貸款放款、使用、還款等業務,無須反復到網點辦理各種手續。
從下個月開始,民營的泰隆銀行也將推出惠林通卡,授予擁有信用證和林權證的農戶一定的信用額度,農戶可在信用額度內隨借隨還,利隨本清。
便捷金融服務,悄然改變萬戶農民的生活創業方式
日前,云和縣朱村鄉在蘇州市創業的柳榮偉,順利獲得該縣信用社的100萬元貸款。這筆貸款還是信用社主動送貸上門的。
朱村鄉有上千農戶在蘇州從事茶葉經營,以前有資金困難時,大多通過民間借貸解決。知悉這個創業群體的資金需求后,2009年6月,該鄉農戶信用等級評價小組奔赴蘇州逐戶采集農戶信息,現場為27戶貸款授信1020萬元。已成功注冊蘇州碧螺春品牌的柳榮偉,這次就依靠貸款,啟動了其籌劃多年的江南茶文化博物館項目。
朱村鄉黨委副書記謝巖偉告訴記者,這批經銷戶通過回鄉收購當地茶葉,又帶動了全鄉茶葉規模化發展。去年,該鄉茶葉種植面積達到17730畝,人均收入5878元,同比增長10%。
“以前靠砍樹賣錢,現在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錢用。”家里辦了竹木制品加工廠的農民周倫清風趣地說,他家里79畝杉樹和10畝毛竹用材林就是“銀行”,辦了惠農卡小額循環貸款后,一次申請、隨借隨還,不光方便,還節省了不少利息。
青青山林,在現代金融手段的激活之下,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機。在良好態勢的循環帶動下,山區縣創新的靈感不斷迸發。
今年年初,慶元縣安南鄉吾際下村村民姚德鏡用自家的226畝生態公益林,貸得了8萬元資金。這是浙江省首筆以生態公益林作抵押的貸款。
根據國家規定,林農養護生態公益林,除了每年領取每畝17元的補償金外,無法進行流轉和商業采伐。慶元依據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嘗試在不影響生態公益林和社會效益的前提下,有效防范風險,進行抵押貸款運作。
根據初步統計,該縣127萬畝生態公益林如按每畝800元進行抵押貸款,可有效盤活資金10億元。目前當地已發放公益林抵押貸款514筆、4124萬元。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金融支農步伐之所以能不斷深入,除了國家、省里出臺政策,地方黨委政府大力支持以外,廣大農村群眾可謂是一批優質的誠信客戶。
截至目前,全市林權抵押不良貸款率僅為0.07%,不到全市金融行業不良貸款率的十分之一。又比如市農行在景寧敕木山村發放的68張惠農卡,貸款120多萬元,至今沒有形成一筆不良貸款和欠息,去年該村種植茶葉戶均純收入達到2.1萬元,人均增收2000余元。記者 雷蕾 陳棟 通訊員 宋屹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