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0月09日訊 高樓林立,霓虹閃爍,咖啡飄香……走進青田縣城,仿佛置身于歐洲某座小城。濃郁的歐陸風情,讓人流連忘返。
作為知名僑鄉,青田縣目前有23萬華僑活躍在世界120個國家和地區。闖世界的青田人,掙回了大量的外匯,也帶回了國外先進的城市建設理念,讓家鄉城市越來越“歐化”。
在青田最具歐陸風情的圣旨街,就是由美籍青田人、著名建筑設計師饒及人操刀設計。在青田縣城,在建或建成的高樓、高檔小區,無一例外,都有華僑資本的參與或主導。
“青田的經濟發展,華僑要素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拉動因素。”青田縣僑辦負責人介紹,目前青田的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均有大批華僑參與,尤其是在新農村建設、扶貧助學上,愛國愛鄉的華僑們廣施愛心,積極為家鄉政府分憂。
“青田屬于麗水,青田華僑回饋家鄉,也必然要回饋麗水,支持麗水的各項事業建設!”上個世紀90年代初就回國發展的德國籍青田華僑徐愛榮,對華僑回鄉發展深有感觸。靠在德國開中國餐廳,夫妻倆積攢了一筆資金,在很多人還紛紛擠破腦袋往國外奔的時候,他卻選擇了回國發展。
“當時,回來的華僑并不多,政府對華僑回來發展給予了充分的重視。”在麗水市區最繁華的中山街邊,徐愛榮蓋起了當時全麗水最好的飯店——東方賓館。他借鑒國外的理念,設施之先進,管理之規范,在今天仍不落伍。
2009年,一座高24層,投資達4億元,按照五星級標準建造的賓館——“華僑飯店”在市區花園路上驚艷開業,這座賓館由十幾位海外華僑共同投資興建,徐愛榮就是其中的一位。
在歐洲生活多年的華僑,生活消費理念發生了根本性改變,他們不再埋頭吃苦賺錢,而更重視生活質量。談生意要去咖啡吧,會朋友時興進茶館……華僑們也紛紛在家鄉開設起一家家的咖啡吧、酒吧,青田酒吧一條街、麗水江濱休閑餐飲應運而生,家鄉的第三產業飛速發展。
匯聚僑力,建設新麗水。撤地設市十年來,麗水從一座偏安浙西南的無名小城,發展到現在全國知名的生態休閑名城,與市委、市政府不遺余力地實施華僑要素回流工程分不開,與廣大海外華僑熱切地參與家鄉建設分不開。
十年來,大量僑資注入到房地產開發中,僑資的參與,使城市變大了、變高了、變漂亮了。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市僑資房地產企業達30多家,建設的項目涉及到全市9縣(市、區)。無論是青田縣城,還是麗水城區,都有僑資房地產企業的涉入。
麗水的鄉村,也因為華僑的積極參與,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修橋、鋪路、建學校,只要家鄉公益事業有需求,一個電話就能讓國外的華僑匯回無數善款。青田縣溫溪鎮港頭村,村里60%的村民都在國外經商務工。去年村里要建一座小學,短短幾天來自華僑的捐款就有100多萬元。
一些從海外回來的華僑,不僅僅滿足于捐款獻愛心,他們還積極參選村干部,投身到火熱的新農村建設中去。目前,僅青田縣就有30多位華僑通過正式選舉,擔任村主要干部,成為僑鄉新農村建設中的一股新力量。
“麗水的國際貿易,如果離開了華僑團體,貿易額肯定沒有這么大!”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一批青田華僑利用在國外的人脈資源,開始做起了國際貿易,每天的業務量可以裝上百個集裝箱。
位于青田縣海口鎮的巾幗服飾有限公司,就是為海外華僑貿易進行加工的一家企業。企業負責人朱伯英說,華僑在國外打個電話來,一個訂單就可以讓公司生產一個多月。據統計,由于海外華僑國際貿易的飛速發展,帶動了僑鄉外貿的增長,今年1至8月青田縣國際貿易額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0%以上。
開放的麗水,26萬麗水人先后走出國門發展。包容的麗水,先后吸引超過百億僑資回鄉興業。
如今,26萬麗水華僑活躍在國際市場上,直接或間接帶動麗水產品出口,促進麗水人發展觀念大轉變,促使一種大開放濃厚氛圍的形成。資本回流、項目回流、人才回流,正為麗水經濟發展注入一股又一股的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