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隨著城市建設的升級,各類新型便利店在社區周圍迅速涌現。一些外來的便利店,在經營方式上主推直營店或加盟連鎖,而多年來,本土的便利店實行的多是夫妻店的商業模式。加盟、直營還是繼續單槍匹馬自己干?
市區府上街的老王夫婦,經營著一家小超市已10多年,雖說沒有發財,可生意也還過得去。去年隔壁一家連鎖便利店開業后,其現代化的貨架、連鎖的配送使他們的生意越來越難做,夫妻倆開始考慮是不是也走加盟的道路。
便利店成大超市的縮影
福泰隆連鎖超市的負責人認為,便利店的本質是方便居民、服務社區,為社區居民提供家庭日常必備和應急的商品。當今意義上的社區便利店,已不再是傳統的雜貨店或夫妻店,而是一種新的商業業態,并且已不是一種邊緣的業態。近兩三年來,社區便利店發展很快,一些外來的新型便利店正引起人們的關注。
市區江南第一家現代意義的便利店,可以追溯到上世紀汪姜街的中洋超市,如今中洋超市已時過境遷。今天的加貝超市,則擁有更多的便利連鎖店,成為便利店業態中的范本。
對于便利店這一業態,市國內貿易與糧食局有關負責人說,便利店在金華的發展有其特殊性,這是城市特點和金華人的消費習慣決定的。在大城市由于工作和生活節奏較快,消費者對社區購物的“便利”情有獨鐘,對其價格高于大超市表示理解與接受。但是在金華,消費者更傾向于將便利店的價格與大超市甚至農貿市場作比較,只有合理的價格才能被消費者接受。便利店的商品則一般是社區居民家庭日常必備和應急的商品,凸現“便民、為民、利民”的經營宗旨。與大超市相比,在金華便利店往往只在商品的品種與數量上有所區別,在價格上卻相差不大。
贏在細節
伴隨著近兩三年外來便利店的增加,市區的便利業已經形成了直營加盟、夫妻店兩大陣營。本土的夫妻店在市區扎根多年,并長期實行穩扎穩打的自營之路,而外來的便利店更傾向于通過加盟、連鎖的模式,迅速占據有利地形和商業網點,然后謀求提升管理水平。
對于這兩種不同的發展模式,業內人士認為,不論采取何種模式,都離不開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的管理,因為便利店必須贏在管理。
作為直營連鎖的現代企業,社區超市在管理上開始采用商品條碼POS系統及高清晰電子監控系統,把商品的進貨、入庫、上架、銷售、結算、售后等流程全部納入網絡操作,使商品的進、銷、存等作業流程進入信息化、數據化和網絡化管理。其精選的商品組合(包括自有品牌商品)、良好的購物環境、優質的服務質量和培訓等,有效地降低了商品的損耗率,從而為企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保證。
加盟連鎖相對于夫妻店的優勢,正是從一些細節上體現出來的。駱家塘某加盟店業主小松告訴記者:“在我看來,做好加盟連鎖至少需具備以下幾個條件,一要有相對強大的配送力量;二要有較強的采購能力,有能力拿到較低的采購價格,并開發自有品牌商品;三要有科學的管理;四要有優質的服務和有效的培訓。”便利店連鎖的目的是讓大企業來管理和配送,達到規范經營與科學管理的目的,從而杜絕假冒偽劣產品進入社區。
不過,提供某種服務并不意味著你就是便利店,一般情況下,它與超市在業態特征上有本質區別,比如便利店與超市相比,在距離上更靠近消費者,一般情況下步行3~5分鐘便可到達。還有便利店突出的是即時性消費、小容量、急需性等特性,品種在1000~2000種。據統計,顧客從進入便利店到付款結束平均只需3分鐘。最后,一般便利店的營業時間為16~24小時,全年無休,所以有學者稱,便利店為消費者提供全天候在線的購物方式。
市區東萊路上,有家夫妻便利店增加了“網絡代購”的業務,因此使自己的生意更紅火。一個明顯趨勢是,很多便利店開始將自己塑造成社區服務中心,努力為顧客提供多層次服務,例如網絡代購、速遞、傳真、復印、代收公用事業費、代訂車票和飛機票、代洗照片等等。這些社區新商業模式正在不斷挑戰傳統,因為對購物便利的追求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是便利店未來真正的生命力和競爭力所在。 本報記者 方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