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經驗全國推廣
我市礦業發展走上“綠色通途”
湖州在線訊 首批“國家級綠色礦山”評選工作會議日前在湖召開。如無意外,代表全省參加的我市兩家礦企——新開元碎石有限公司和鹿山塢礦業有限公司,將成為首批“國家級綠色礦山”,這也是全國石礦企業中率先拿到“國家級綠色招牌”的。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評選“國家級綠色礦山”,考察的主要內容是如何在保護生態的同時,循環利用尾礦資源、變廢為寶,這其中認定的建設標準,是在總結了我市“五化”做法的基礎上而得來的。中國礦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曾紹金毫不隱晦地說,“湖州綠色礦山建設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湖州在探索創建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經驗為我們制定全國標準提供了借鑒。”
“綠色礦山”
占據全省半壁江山
“原來礦區可以這么干凈、整潔、美觀!”不久前,當記者走進新開元碎石有限公司時,看到的不再是漫天塵土飛揚的景象。這里的運輸道路全程硬化,道路兩旁楊柳依依,隨處可見的綠色正在為工業發展和生態建設間開辟出一條新財富之路。
近年來我市按照“建設現代化生態型濱湖大城市”的要求,積極推進礦山自然生態保護和治理、廢棄礦山治理、“綠色礦山”創建等,也是在這期間,“新開元”和“鹿山塢”等一大批礦山企業實現了“變臉”。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9家礦山企業完成縣級以上綠色礦山創建,其中13家被省國土資源廳授予“省級綠色礦山”稱號,占全省省級綠色礦山的50%。另外,還有20家礦山企業正在開展省、市、縣級綠色礦山創建工作。
“綠色礦山是在新形勢下對礦產資源管理工作和礦業發展道路的全新思維,是促進礦業經濟進步的必由之路。”
市國土資源局紀委書記龔西征說,“節能、低耗、環保和可循環是綠色礦山的基本內涵。”
創建綠色礦山的過程也是企業實現自我轉型升級的過程,據“鹿山塢”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開始創建“綠色礦山”以來,不斷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生產工藝,其中研發生產出的精品石料不僅支援了國家重點工程建設,產品附加值要比普通石料多3倍,大大增加了企業效益。
“五化”經驗將在全國推廣
“五化”是多年來我市在綠色礦山創建上進行的有益探索并總結的經驗,具體指企業資源利用節約化、開采方式科學化、生產工藝環?;⑵髽I管理規范化、閉坑礦區生態化,被國土資源部認可后目前已在全國進行推廣。
實際上,我市探索綠色礦山建設,也度過了一個陣痛期。為了解決礦產資源過度開發給生態環境帶來的嚴重影響,2003年市委、市政府從建設生態市的戰略高度,作出了“四鐵精神”開展礦山整治的重大決策,按照總量適度、優化布局、改善結構、提升水平、關小上大等總體原則,實施礦山企業關停和整合。
在經濟效益和生態建設兩者之間,我市逐步走出了一條協調發展的綠色道路,包括在全國率先開展礦產資源規劃編制與實施管理,提出了“禁采區關停,限采區收縮、開采區集聚”的分區管理理念,具有很大影響力;在全國較早開展了礦業權市場化運作和礦產資源有償使用等。
經過一系列探索和建設,目前我市礦業新版圖已初顯:形成了吳興區建筑用精品石料、長興縣優質水泥和精品鈣粉、安吉縣精致膨潤土等礦產資源深加工基地。截至去年底,全市礦業總產值達到24.15億元,居全省首位。
“接下去,我們還將按計劃減少礦企的數量,同時扶優扶強,重點增加綠色礦企的比例,最終實現礦產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統一。”市國土資源局礦管處處長沈指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