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入WTO,余杭經濟融入國際化,而2010年成績更燦爛。開放型經濟包括招商引資、對外貿易、對外投資、服務外包,簡稱“四外”。2010年,余杭“四外”工作又取得新成績,刷新歷史記錄。
站上國際化高度喜看“四外”新成績
招商引資:2010年全年完成合同外資8.1億美元,到賬外資4.1億美元,市外內資56億元,在去年高增長的情況下同比又分別增長12%、15%、10%。其中,法國的“威立雅”等3家世界500強企業正式落戶余杭。
對外貿易:累計自營出口34億美元,增長32%。實施出口信保政策,投保總額5.5億美元,滲透率(16%),達到一般發達國家平均水平。
對外投資:新批境外企業機構14家,增資項目1項,中方投資額3757.18萬美元。今年以來,呈現在境外投資農業、承包工程、并購等多元模式,邁開“走出去”新步伐。
服務外包:離岸合同執行金額完成2000萬美元,同比增長25%。此外,區域協作不斷推進,完成4個“山海協作”對口幫扶項目。
開放型經濟的快速發展,成為余杭經濟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大引擎,提升余杭國際化水平。據統計,利用外資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已上升至9%以上,出口依存度達到40%,其中工業出口依存度達70%。此外,外資企業提供了7萬余個勞動崗位,創造10億元人民幣以上稅收。更重要的是帶來了一批人才、先進技術和設備、管理經驗,為“十二五”余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強有力支撐。
2010年,余杭開放型經濟緣何更加燦爛?
站上國際化高度拓展“四外”新工作
開放開明促開發。余杭區外經局站上國際化的高度,結合余杭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竭盡全力做好“四外”工作。結合“三力提升”,進一步樹立國際化理念,深化國際化戰略。
近年來,余杭以“城市化引領”努力構建“3+1”現代產業體系,發展包括高新技術產業、高端制造業、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醫藥與生物產業在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外經局就推出產業招商計劃,著力引進與余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相匹配的“世界500強”或“中國500強”等大商高商。至目前,法國的“威立雅”、美國的“禮來”、瑞士的“諾華”等3家“世界500強”企業都落戶余杭,尤其是美國的“禮來”、瑞士的“諾華”進入余杭后,將為余杭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增添力量。此外,還有百威英博、瑞穗實業銀行等10余個“世界500強”企業來余杭考察,共接洽客商621批1520人次,而今“世界500強”、“中國500強”看好余杭這方熱土。
2010年,引進的外資大項目多,總投資在3000萬美元以上的大項目有12個、1000萬美元以上項目25個,大項目合同外資占新批外資總量的80%以上。而且,到賬率極高,23個新批項目均有到賬,其中22個項目到賬率在50%以上,15個項目全部到資。
2009年是金融危機肆虐沖擊之年,2010年是金融危機余波泛濫之年。匯率波動震蕩、貿易摩擦加劇,直接影響余杭外貿出口。區外經局主動聯手有關部門,推出出口信用保險新政;建立和完善對外貿易預警機制;舉辦座談會或深入企業聽意見,謀劃以自主創新產品、品牌產品拓展國際市場。據國家五部委統一口徑,余杭高新產品出口已占近6%。高新產品出口的快速增長,為余杭工業轉型升級產生導向性的意義。
余杭能源及原料資源稀缺,在出口產品的同時,也向國外購買原料。2010年,這一舉措體現在對外投資上。華立集團在柬埔寨、印尼投資種植木薯、橡膠、玉米等產品,然后加工生物汽油。同時,在泰國開辦工業園,在盧旺達承攬輸變電EPC項目。東華鏈條集團成功并購日本EK鏈條公司49%的股權,將海外企業的品牌、營銷網絡、研發能力等優勢資源為我所用。對外投資出現多元化的喜人局面。
通過打造余杭創新基地和推進傳統工業園區轉型升級,余杭發展服務外包產業氛圍日益濃厚。引進服務外包企業11家,引導其他企業積極開展服務外包業務。
站上國際化高度謀劃“四外”新目標
2011年,以國際化戰略引領,抓住世界經濟格局深度調整機遇,著力做好“四外”工作,為余杭實施“十二五”規劃起好步、開好局,努力構建資源、人才、技術、資本和管理等全方位國際化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招商引資,從“注重數量”向“量質并舉”轉變。2011年招商引資目標是,合同外資9億美元,到賬外資6億美元,市外內資60億人民幣。招商引資方向是,堅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并重。戰略性新興產業業招商以“三區八園”為依托,現代服務業招商以“四基地十一區”為依托,把招商引資變成余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強大引擎。
繼續緊盯“世界500強”、全球行業龍頭企業和“中國500強”招商。以外資參股、外資并購、資產重組、企業境外上市融資等方式招商。繼續推動“以民引外”、“以外引外”和廠房樓宇招商,以資源引項目,以存量促增量,提高利用外資的規模和水平。
外貿出口,加快“出口導向”戰略向國際化戰略轉變,有效提升對外貿易國際競爭力。2011年目標是,自營出口額39億美元。大力發展現代國際貿易主體隊伍,發展總部型外貿企業,發展“余杭總部+區外制造基地”模式。
發展自主品牌,鼓勵企業注冊國際商標,使用自主商標或收購境外知名商標參與國際經濟競爭。推進外貿產品結構和市場調整,開拓高新產品出口及發展歐美等傳統市場,開拓東盟、東歐等新興市場。
對外投資,加快“走出去”步伐,開拓多元化對外投資方式。2011年目標是,境外中方投資額3200萬美元。選擇比較優勢企業“走出去”,鼓勵優勢產品“走出去”,重點培養本土跨國公司。構建多層次多渠道的營銷體系,支持境外營銷平臺建設,鼓勵企業“抱團出擊”。支持企業以收購兼并方式獲取品牌、技術、渠道等,提高企業創新能力、技術水平和產品檔次。大力開拓國際承包工程市場,多形式開展國際承包工程業務。
服務外包,有效承接國際服務外包和培育服務外包市場主體,建設國際服務外包產業基地。2011年目標是,合同金額3800萬美元左右,其中離岸合同金額3000萬美元;完成合同執行金額3000萬美元,其中離岸合同金額2000萬美元。
另外,繼續推進區域經濟合作,參與都市經濟圈建設,完成“對口幫扶”、“山海協作”,深化余杭區與衢州市柯城區的山海協作,2011年的目標是,經濟合作項目4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