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18日以來美國、歐盟相繼對我國部分紡織品實施“特保”后,浙江紡織品出口遭受重創。據浙江省外經貿廳提供的數據顯示,浙江2004年出口“受限”七大類紡織品的企業有853家,而今年1~4月達952家,占出口企業總數的18%,尤其在紡織品重鎮紹興,部分區縣由于大多數企業“集體從事”這七大類紡織品行業,上下游企業都遭“重創”,對當地稅收、就業等均造成影響。
據了解,總投資達120億元的天津“京津新城”系該市“十一五”規劃項目之一,總建筑面積達300萬平方米,將陸續建設包括輕紡原輔料城、五金建材、小商品等多個行業的商貿市場。其中,輕紡原輔料城總建筑面積36萬平方米,建成后將成為北方最大的輕紡銷售市場,紹興和天津的目標是將其打造成北方的“中國輕紡城”。據悉,該項目即將于近日動工。
中國輕紡南北大聯盟是整合南北市場資源組建的廠商大聯盟,由南北輕紡廠商以及行業協會組成,其核心在于南北輕紡市場的市場共享與產業互補。依照南北大聯盟的產業規劃,京津國際商貿港輕紡原輔料城將成為紹興紡織廠商在北方的市場窗口、信息中心、訂單中心和研發中心,浙江則成為相應的產業基地,相互間通過全國性物流網絡而形成產業戰略體系。
“合作聯盟的成立,將為紹興紡織業拓展一個新市場。”紹興一紡企負責人認為,京津冀地區的原輔面料市場需求潛力在1000億元左右,僅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目前的服裝年產值達500億元,每年消耗原材料約為150億元,三地窗簾布需求每年達2000萬米,輕紡城布商在天津設立窗口后,將直接輻射北京、天津、河北等3500萬城市消費人口。
據悉,紹興的中國輕紡城雖號稱“亞洲第一布市”,但由于地緣及產業差異原因,在北方市場一直未能有大的影響。此次南北紡織品重鎮“聯姻”,意味著紹興紡織業進軍北方市場有了“直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