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軟化水處理設備行業鏈商機
1、國家政策驅動下的優勢行業
環保產業作為全世界公認的朝陽行業,已逐漸進入全世界的視野中。但是環保產業是一個大
產業的概念,包含軟化水處理設備、大氣治理、固體廢物的回收治理、環境監測和環保設備制造
等很多領域,是一個跨產業、跨地域,跨部門的綜合性新興產業。
軟化水處理設備行業是環保行業中一個發展最為迅速,也是產業化和民營資本進入最多
的行業。“和其他產業不同,水處理產業是一個半封閉的市場,非自由市場,主要是跟政府打交
道,需政府主導,政策導向性強。
盡管從2000年以后,軟化處理設備行業已開始引入民間資本和風險資本,BOT模式也在這個
產業開始應用,但是80%的投入還是掌握在政府手里?!笆濉逼陂g,國家、各省相繼將環保
產業列為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這幾年政府出臺的環保促進政策很多,在城市環境治理、
鄉村環境治理、污水處理、污染治理、水源地治理等方面,政府也投入了很多資金,對這個產業
的拉動很大。例如2011年出臺的《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中,就提出優先實施8項環境
保護重點工程,投資需求達1.5萬億元。
2、軟化水處理設備全產業鏈運營成趨勢
現在環保產業最有優勢的企業是做全產業鏈,從設計院到工廠一體化,如有政府資源,拿到
大的項目可以分包給別的企業。
環保行業的特點是,每個項目前期都要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需要銷售部門長期跟進項目,
花在政府公關、政府關系上的資源很多,一旦這個項目做完,又要投入到另外一個項目的準備和
投標當中。如果運氣好,一年也許可以多做幾個項目,如果運氣不好,也許收成就很差。因此,
環保行業的企業大多都是銷售收入起伏不定。
由于企業多、規模小,又缺乏市場化的公平競爭體系,這就導致嚴重的同質化的問題。企業
普遍很少投入資金做研發和技術升級;同時,國內的招標一直都是低價招標的現狀,誰的價格最
低,就用誰的設備和方案,這導致企業經營維持在微利,很難拿出利潤來做技術投入。
“水處理設備項目并非只接觸政府就可以,還需要經過設計院環節,因為很多項目需要設計
院先立項和設計規劃,在立項的過程中如何把技術和產品設計到方案中,也至關重要。”邵琨琨
說。
事實上,環保行業最有優勢的是設計院,所有廠家都要找設計院,希望設計院把自己的產品
和服務設計進去?,F在環保產業最有優勢的企業是做全產業鏈,從設計院到工廠一體化,如有政
府資源,拿到大的項目可以分包給別的企業,最終實現從規劃設計、咨詢、生產制造、投資、運
營、工程、解決方案一體化。
環保產業內的專業人士道出了“7·21”特大暴雨造成的街道成河背后的關鍵:中國只重視城
市外表的塑造,城市地下的管網以及軟化水處理設備系統的建設非常滯后。 據了解,北京地下
排水管的破損率達65%,管道太小,尤其是還不能做到發達國家的“雨污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