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廣東省現代物流研究院與南方日報聯合發布2016年10月廣東省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重點企業PMI)為51.2。省PMI指數特約解讀專家陳鴻宇指出,10月份我省制造業PMI指數比上月又提高0.3個百分點,已是連續第8個月處于榮枯線以上,也是自2015年7月份以來我省PMI指數再次回到51%以上。
5項權重指數“三升兩降”,即生產量指數、新訂單指數較上月回落,原材料庫存指數、生產經營人員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均較上月回升。其中,生產指數(生產量)為52.8,較上月回落0.7個百分點,已連續八個月居于榮枯線上,表明我省制造業生產持續擴張。新訂單指數(產品訂貨)為52.8,較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近三個月一直保持在52.0以上較高增速區間,表明我省制造業新訂單量持續較大幅度增加。
多項指標顯示,廣東省制造業企業對國內外市場的預期已經基本轉為正面,市場采購活動明顯活躍。這種“穩中求進、穩中求質”的態勢,與今年前三季度我省工業投資增速回升、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脫離負增長區間,用電量、客貨運量、銀行貸款等先行指標相對穩定的狀況是相吻合的。
另外,2016年10月廣東省電子信息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2.0,較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電氣機械及專用設備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3.5,較上月回升5.1個百分點;食品飲料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0,較上月回升0.3個百分點;紡織服裝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2.2,較上月回升5.8個百分點;石油及化學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3.0,較上月回升4.1個百分點;汽車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61.0,較上月回升0.6個百分點。
陳鴻宇指出,10月份廣東制造業的整體回暖,表明宏觀方面對實體經濟的各項支持政策正在逐步落地,同時也出現了新的分化現象。在制造業的地區結構方面,10月份珠三角各主要工業城市均呈擴張態勢,連續多月位于榮枯線下的佛山也重返榮枯線上,但粵東西北部分城市的制造業PMI指數仍呈下行狀態。在行業結構和企業規模結構方面,近月來汽車、石化行業和大型企業的擴張態勢與部分傳統產業和中小微型企業的收縮態勢,形成較大反差。這些新的分化現象已經成為廣東調整行業結構和規模結構、構筑制造業新動能必須補齊的短板。
他建議,要緊緊抓住目前制造業和實體經濟開始回暖的機遇,一是按照中央的部署,堅持適度擴大總需求,繼續引導和鼓勵社會各界和企業加大對制造業的投資,繼續執行支持實體企業技術改造、科研成果轉化的各項扶持政策。二是繼續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通過深化、細化、具體化政策組合,加強對智能制造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制造業互聯網化和服務化企業的預期引導。三是針對我省制造業的結構性分化現象,幫助傳統制造業企業、輕工業企業、中小微企業分析處于發展“弱勢”的原因,采取更得力的措施加以解決,以鞏固和挖掘我省制造業新的內生增長動能。